还剩16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四川省巴中市市第九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上学2021-2022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分,共题)
3531.文言文阅读(15分)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士成坟(《后汉书张纲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b.征欲擢用纲擢提拔c.南州晏然晏安定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b.思以爵禄相荣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以乱易整,不武c.公其深计之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惧其不已,告之于帝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与意外的变故(判断句式
0.5分,特
0.5分,出入
0.5分,非常
0.5分)
(3)(项庄)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翼1分,蔽1分)试题分析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分析主要原因是刘邦实力与项羽差距太大,不能抵挡项王,赴宴是为缓和矛盾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
(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篇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己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莞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0.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问无以广识广广阔b.所谓交相问难难诘问c.以大知而察及迩言知通“智”,智慧i).夫子贤之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
11.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①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⑤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a.
①③⑤b.
②③④c.
①③④[.
②③⑤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作者举孔子、舜等占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古人之好”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参考答案
10.a
11.b
12.d
13.1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询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询问2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a项,结合上下文可知,“非问无以广识”的意思是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广”应译为“增加”
11.试题分析题干中“是己而非人”的意思是认为自己对,认为别人不对,
②“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意思是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
③“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得”意思是,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
④“学有未达,强以为知”意思是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这三个句子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表现
①是好问者的表现,
⑤是不好问者的原因,都不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现故答案应为b项
12.试题分析d项,“抄袭”的说法不妥,应为模仿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很古朴在句式运用上,两篇文章都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是《师说》和《问说》的共同语言特点《问说》中有些句子,与《师说》的某些句子,连结构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如”,比得上;“焉”,他们;“以”,拿;“能”,才能;“多”,知识多
(2)“为……所”表被动“能”,能够做到的参考译文君子学习必然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的人还不能把道理用于实践,认识到事物粗略的一面,但有的人还不知道事物细微的方面,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问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询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询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古代的人乐于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询问,也不挑选人询问,只是从中吸取有益于自身的东西罢了因此狂人的话,圣人也会有选择地接受,地位低下的樵夫,古圣先王也向他询问,舜凭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拿大智慧去知晓那些浅显的话,这并不是一时故作谦虚,确实是非常善于采纳善言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一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天下就几乎没有可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况且那些不喜欢询问的人,是由于不虚心;不虚心,是由于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也不是不潜心钻研的缘故,他们学的并不是古人学习的内容,他们爱好的也不是古人爱好的方面,不能询问,也可以理解啊聪明的人虽然经过多次考虑,也会出现个别失误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真理不能由人独占,学问也没有止境,既然这样,那么询问可以缺少吗?按照《周礼》,在朝堂外向百姓询问,国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询问,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询问,贤德的人可以向不贤德的人询问,老人可以向小孩询问,只要学习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很贤德古人以询问为美德,并不见得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后来的君子们却争着以询问为耻辱,既然这样,那么古人深以为耻的,后人做了并且不认为可耻的事情就太多了,可悲啊!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余靖传朱熹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专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日“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o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栽南海一物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据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熊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全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⑥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a.
①②⑤b.
①④⑥c.
②③⑤d.
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乂被贬为将军分司
11.把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分)
(2)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3分)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参考答案
8.b(让责备)
9.a(
③指余靖有才艺
④写其廉洁
⑥是余靖在求助于王仝)
10.d(余靖“被贬”龙图阁学士与原文不符,当时余靖应是“升任”)
11.
(1)如果习以为常了,对所进的忠言不加重视珍惜,恐怕天下人都不敢进言了(3分关键点省略成分、重惜、钳…口等)
(2)余靖暗中使人告诉王仝,要他躲避一阵,王仝以家贫无钱外出为理由回绝(3分关键点阴、讽、介词结构后置等)
(3)“苟”“虽”“”各1分,句意通顺2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分,共题)
2047.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每年六月底,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就会成为各地媒体报道的焦点,这说明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关注教育如果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那么其师资必定是优秀的;而有了优秀的师资,进入该校的学生自然也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
①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成为媒体焦点不一定说明人人都关注高考和教育参考答案
②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其师资不一定都是优秀的
③有了优秀的师资,其他进入该校的学生不一定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
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题干明确说明“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故考生可以先圈出表述过于绝对化的文字,要特别关注“只有……才”“只要……就”“一定”“必定”等词语如“高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就会成为各地媒体报道的焦点,这说明人人都在关注高考,关注教育”“如果一个学校能出高考状元,那么其师资必定是优秀的”“而有了优秀的师资,进入该校的学生自然也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分析改句,“考状元及其所在学校成为媒体焦点不一定说明人人都关注高考和教育”,该句在原句中添加“不一定”一词,模仿这种样式,可以在另外两个句子中添加“不一定”
8.
1.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亚运会是一个特殊的舞台,既展示体育健儿的竞技水平,又彰显赛场观众的精神风貌作为东道主,我们不仅要为中国运动员鼓劲,远道而来的客人更需要喝彩b.随着碳排放话题逐渐升温,研制更符合环保要求的低碳发动机、电动汽车等被更多的中外汽车巨头提上战略高度以德国、法国和□木为代表的汽车企业正在中国启动低碳战略c.在堪称“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80%,各种城市病随之而来如何纾缓居民生活压力、提升生活质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话题d.昨日,西藏扎,瞿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顺利贯通,这标志着墨脱即将摘去“全国惟一不通公路县”的帽子一时间关于墨脱的报道见诸于各大媒体参考答案c(a.句式杂糅,应改为“更要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喝彩”b.搭配不当,德国、法国和日本不是汽车企业成分赘余,“诸”和“于”应去掉一个)d.略
9.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传统文化中的各个成分,在其发生的时候,是应运而生的,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及至时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或者▲,未老而先亡但是只要它们存在过,它们便都是传统文化a.演绎昨日黄花昙花一现b.演化明日黄花昙花一现c.演绎明日黄花惊鸿一瞥d.演化昨日黄花惊鸿一瞥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演化”,变化发展,特指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多用于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的进化第一处,是说传统文化变化发展出新的内容与形式,强调的是“变化”,应使用“演化”“明日黄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没有“昨日黄花”这一词语第二处,从前面“抱残守缺”可知,后面应该是“抱残守缺”的结果,自然是过时,应使用“明日黄花”“昙花一现”,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惊鸿一瞥”意思是女子不经意的一眼,却勾人魂魄,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前者指美好的事物,而后者是形容人第三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且后面说“未老而先亡”,可见此处是形容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出现的时间短,应使用“昙花一现”故选b
10.仿照下面的示例,任选一个历史人物,写一句话谈谈你对他的认识,修辞手法要一致示例项羽,乃百世难得之英才!忠于义,重于信备选人物烛之武刘邦张良荆轲樊哙范增参考答案烛之武,生于乱世的精于辞令的外交家!言论救弱国,妙语退秦师荆轲,身处危难的燕赵悲情英雄!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
①理解例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一致
②注意例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甚至关联词也要一一对应
③注意例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保持一致
④注意例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色彩等,仿句用词要与之相似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最后可将仿句与例句及要求对照,看是否完全符合要求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规定的评论对象是备选的历史人物示例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用一个散句给人物身份定位,二是用一个对偶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或性格.
六、写作(分,共题)
60111.小溪流是大海的起点;种子是希望的起点;沙砾是高塔的起点;信念是成功的起点;春天是丰收的起点!在生命的原野和人生的旅途上,起点无处不在请以“的起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感情自然、朴实、真切;
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④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⑤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参考答案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8、翻译(6分)
(1)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2)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参考答案
5、a.厉,磨砺,激励
6、d.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
②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向;a,而,表判断;b以,介词,介凭借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7、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8、
(1)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3分)
(2)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3分)参考译文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2.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22-24题阳关雪余秋雨
①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儿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
②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
④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⑤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公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一一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
⑥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生,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
⑦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
⑧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己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
⑨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亳不推却,一饮而尽的⑩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于是,九州的画风随之黯然阳关,再也难于享用温醇的诗句西出阳关的文人还是有的,只是大多成了谪官逐臣即便是土墩,是石城,也受不住这么多叹息的吹拂,阳关坍弛了,坍弛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身后,沙坟如潮,身前,寒峰如浪谁也不能想象,这儿,一千多年之前,曾经验证过人生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弘广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
2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第
①段提及的“焦渴”,正是“文人的魔力”的具体体现之一b.作者驻足阳关,用大量笔墨写坟堆,只想给阳关涂上了凄惨的色彩c.第
②段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严谨d.作者写阳关的树影、水流、苇草,暗示这里依稀还有当年“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影子e.从第
③段开始,作者采用游记笔法,以时间为序,即打听阳关、走向阳关、阳关怀古和离开阳关
23.本文重点写寻访阳关,但开头两段却不写阳关,用意何在?文中不止一次写到“雪”,写“雪”有什么作用?«分)
24.本文选自《文化苦旅》,结合本文内容,回答作者阳关之旅“苦”在何处(6分)参考答案
22、b e(5分)(b项只给阳关涂上了凄惨的色彩有误;e项应是以行踪为序,答对一项给3分)
23、开头两段,作者由己及人,写到了今人的历史文化情结,不仅为寻访阳关蓄势(1分),而且暗示作者的阳关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1分)文中不止一次写雪,在不断点题的同时(1分),也为全文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增添了阳关的沦桑之感(1分)(有其他解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24、天气寒冷,路途遥远,作者孤身前往(3分),曾经验证过人生壮美和艺术情怀弘广的阳关没能继续享用温馨的诗句,而今成为废墟(3分)(有其他解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杜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辑样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鸭鹅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申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乂是何等细腻!乂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虚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粘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福《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
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而似乎没有逻辑联系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鸠鹅两日照,晒翅满鱼梁”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澜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占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参考答案1-3c db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分,共题)
3534.阅读语段,回答问题(15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h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一一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踞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亳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6分)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范增数目王()
(3)因击沛公于坐()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军中无以为乐()
(6)沛公起如厕()
13.下面分析和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樊哙先提怀王约的意图是先发制人,使项羽陷于“不义”,表明即使刘邦在关中称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王也是合法的,然而刘邦不这样做,这是对项羽极大的尊重b.“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羽如此一说,刘邦不动声色,回去立诛曹无伤,断了项羽一条眼线说明项羽心无城府,缺乏政治远见c.刘邦会亲自到鸿门赴宴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有项伯说情,项羽不会杀他d.“范增数目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可见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做事优柔寡断
14.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开ij人如恐不胜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3)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参考答案
12.
(1)使……跟从
(2)使眼色
(3)趁机
(4)凭借
(5)没有什么东西
(6)往、到
13.c
(1)秦王有虎狼一样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开晨(“举”“胜”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