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双减下五育并举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为工作重点,以引领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宗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党建领航有新局面,队伍建设有新成效,素质教育有新成果,减负增效有新突破,改革创新有新进展,文化建设有新高度,安保后勤有新提升
三、具体措施
(一)强化党建引领,激发办学活力l加强组织建设,筑牢战斗堡垒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职责,建立健全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学校科学民主、依法依规管理水平
2.加强品牌建设,提升融合深度充分依托“三个课堂”载体,持续拓宽思政教育渠道,深入挖掘校内校外优质资源,扎实推进思政教育围绕思政引领,党建特色品牌的创建,从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思政课教研活动机制,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和思政备课组的建设
3.加强廉政建设,弘扬正气清风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行全体教师廉洁从教公开承诺制和节日廉洁提示制,畅通廉政线索举报渠道,公开举报方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和教代会的职能,积极推行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深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经常性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紧盯“教育三乱”,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和从教行为
4.加强意识形态,夯实思想根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精心组织专题培训,切实提升教职工的意识形态能力和舆情处置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政策、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教育教学活动、先进典型集体和个人等,讲好教育好故事,传播教育好声音
5.加强共青团工作,增强团组织影响力加强团组织建设,做好入团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完善团员登记注册工作积极开展“新青年”大学习,全力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借助《中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突出学生养成教育借助校园广播站,大力宣传报道校园好人好事,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二)强化队伍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加强政策理论学习,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作风建设等举措,在“带、勤、实、和、廉五字上下功夫,提升领导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学习力、创新力、向上力,进而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快速发展
2.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卓越教师团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此《计划》指导下,借助备课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网络研修、个人自修、专家助力、教师发展共同体七股教科研力量,创新校本研修形式,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共读共写、赛教磨砺、榜样带动、培树典型、重点打造等途径,助力教师快速成长,不断壮大我校“三级三类”骨干体系,全面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3.强化教研教改活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夯实集体备课领导责任制,规范集体备课基本流程,强化集体备课过程管理,完善集体备课激励机制,切实提高集体备课实效,助力有效课堂建设通过组织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等听评课活动,充分发挥其诊断、激励、教研的功能,实现交流经验,切磋教艺,共同提升的目标校教科室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建立课题研究激励机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4.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扎实开展减负行动在教案备写、作业管理、课后服务等领域积极探索教师减负工作,组织开展教师心理健讲座,让教师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教育工作,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强化五育融合,助力全面发展l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全方位育人环境将思政课创新与品质提升“七项行动”的核心理念与新教育推崇的“推进每月一事”与我校“一月一主题,一周一项目,一日一行动”,的“三维一体”德育建构模式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丰富德育课程内容,逐步开发德育课程教材,积极探索德育课程评价机制,确保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校管理之中
2.提高复习备考质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树立质量意识,加强毕业年级教学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开好毕业年级、八年级地生学科学情分析会、备考工作研讨会,注重试题研究,强化质量分析,做好问题追踪查漏补缺,抓两头带中间,有计划、分步骤,科学、合理开展中考体育、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强化训练,全面做好毕业班学生思想疏导、心理辅导、考前动员工作,力争我校在今年的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考评中再次稳中有进
3.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强化体育课课堂管理,提升体育教师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优化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加强活动过程管理和督导检查,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组织开展春季学生运动会和体育竞赛活动,全面检阅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定期轮换座位,定期监测学生视力,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培养学生科学用眼习惯,切实降低近视率组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4.开辟劳动实践基地,践行劳动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种植等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同时,借助校园爱国卫生活动、志愿活动、家务劳动等劳动实践的开展,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弘扬劳动精神,让学生劳有所乐、劳有所获
5.开辟美育新途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好“新华美育”平台,在完成一项项任务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同时将美育渗透在音乐、美术、体育课堂教学和校园各种艺术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形成美的人格
(四)强化减负增效,促进健康成长
1.落实“双减”政策,严格“五项管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压缩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完善作业公示制度,深化实践性、探究性、综合性作业研究,确保作业减量不减质通过多途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重视学生睡眠管理,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要求;完善手机带入校园申请和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加强对使用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优化校园阅读环境,升级电子阅览系统,开放图书室,鼓励在教室设置图书角、图书柜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验,加强对学生带入校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及时予以处置;体育课堂严格落实“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的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做好用眼、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2.研发卓越课程,提升服务水平整合学校现有资源,进一步调整社团活动时间,优化社团课程设置,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不断丰富勤和艺体课程内容,并着手勤和艺体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促进勤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严格落实“5 2”课后服务要求,全面加强课后服务管理,完善课后服务考核评价细则,充分发挥课后服务载体作用,在保障学生完成作业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3,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完善、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使其更加科学在教案备写、教学流程等环节以及与智慧课堂相融合,与学科特点相契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让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发挥提质增效促“双减”的作用
4.增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借助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平台,指导家长全面学习家庭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树立正确育子观念,科学开展子女教育工作向家长推送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全面调动家长在学校建设与发展、学生成长、“双减”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家校共育氛围举办家长大讲堂,鼓励优秀家长宣讲、分享典型案例,带动提升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五)强化改革创新,促进内涵发展l细化改革举措,加快创新步伐通过能手引领、课题研究、以赛促教等措施,不断深入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本地化和校本化借助新网师学员引领、自主探索、同伴互助、经验交流、观摩学习等举措,创新开展新教育十大行动,引领全体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2.深入互动交流,促进共同提升不断总结在共同体建设中的成绩与不足,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六个一体化”建设要求,在课堂教学展示、教师交流发展、学生艺体活动、教研主题沙龙、课题合作研究等环节与成员校继续深入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进而实现三校同成长、共进步、齐发展
3.深化
2.0行动,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智慧校园、智慧安保、智慧教室软硬件的维护和升级改造,持续深化教育信息化
2.0行动,加强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校本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练兵活动,借助智慧校园平台,推动学校管理信息化、高效化
4.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水平借助教代会,对学校现有制度、章程、评价、考核办法等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以便与时俱进,能够顺应相关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要求,确保各项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充分发挥其约束和激励作用,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六)强化安保后勤,维稳助力发展
1.抓实常态化传染病预防工作,建立教职工和学生假期外出台账,密切监控健康状况
2.筑牢校园安全线,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加强校园心理健康工作,定期组开展师生心理健康监测,构建长效跟踪干预体系加强校园安全“4个100%”建设,加强校园巡逻、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和问题学生跟踪教育推行区教体局倡导的“1234”安全教育模式,提高师生安全意识,联合家庭、社会、学校三股力量,全力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3,细化管理优化服务,提升后勤保障效能加强后勤工作目标管理,分清管理责任,提高服务意识,定期对校园资产进行清查,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各类财务管理工作
4.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育人环境落实教学楼教师活动室打造工程,完善备课室文化建设,丰富素质教育载体争取项目,筹措资金,完成智慧校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