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l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一农业稳,则天下安,做好“三农”工作,对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破解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动宽城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以茅坝乡为重点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就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基本情况茅坝乡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交通不便、有5个自然村,4800口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滞后,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无村集体收入,大多数村民都是靠外出打工来赚取收入村民无娱乐休闲场所,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二、存在问题通过座谈了解,许多村民反映近年来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人心整体稳定村民普遍对党的xx届xx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认同,对党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满怀憧憬同时我们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基础设施差茅坝乡仅有通往茅坝乡集镇的
4.2公里通乡道路已经硬化,基础设施差,“晴通雨阻”现象依然知名度和竞争力,尽快形成鄂州市的特色和,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要培育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形成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产品三是要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加强品牌整合,在每个行业选择几个市场占有率、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引导资产、资源集中,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带动力强的品牌四是要加大有机认证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具有公共属性、地域特点的品牌,在、省级媒体进行广告宣传,给予财政补助
(五)变政策扶持为多元化投入一是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生态农业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运用贴息、补助、以奖代补、投资参股的方式,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开发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农户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投融机制三是实行整合和奖扶机制捆绑项目,集中投入,限度地项目资金的规模效益同时,对生态农业建设任务完成好、发展速度快的地方实行重点倾斜,优先扶持对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四是制定一套政策制订和完善有利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财政、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方面政策,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的行为规范经营约束、利益调节、成果保障的政策体系
(六)变市场准入为寻找市场国家新政策“农产品市场准入制”有规定,所有农产品必须经过检测达标后才可以上市场销售,凡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农资产品是达不到国家卫生食品标准的,这就意味着辛苦种植的农产品不值钱,甚至辛苦劳动将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有时会亏本那么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上必须做到一是重视科技支持推广应用高产、优质、抗病虫新品种,着力推广腐熟无害化的农家肥料、微生物肥、绿肥和绿色农业生产准用的化学肥料,积极推广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开展绿色农业加工工艺的引进和应用二是联系一批高校,在我市建立高校生态农业技术应用试验基地,发挥高校的科技支持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优势三是打造专业营销团队,根据生态农业定位的品牌,进行了市场调研,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营销模式四是开展推介、对接活动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博览会以及“农超”对接活动、大型采风活动,展示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果,扩大我市农产品市场营销,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3.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三为了深入了解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根据xx市一村一品发(20xx)6号文件精神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近期,我站就全县休闲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采取采取重点调研与全面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县休闲农业经营实体(休闲农家、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及休闲农家明星村展开调研工作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休闲农家此次重点调研了我县樱桃沟景区的休闲农家发展情况,按30%的比例抽取了27户进行了入户走访27户休闲农家从业人数147人,经营面积
90.8亩,总收入
395.3万元,其中种养业收入1l87万元占总收入的3%,服务业(餐饮、休闲)收入
343.3万元占总收入的87%,其他收入占10%年人均纯收入
1.4万元
(二)休闲农庄
1.西乡县钧鑫农场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场该农庄占地面积400亩,总资产1420万元,单日可接待游客260人次,拥有住宿床位8张,可提供餐位26桌该农庄从业人数49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32人,带动农户328户,年营业收入543万元,利润
162.9万元,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
1.5万元
2.陕西西乡一品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葡萄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该园区包含了葡萄采摘体验及茶园观光两个项目,以休闲农庄模式开展生产经营该农庄占地面积200亩,总资产600万元,单日可接待游客120人次,可提供餐位12桌该农庄从业人数6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50人,带动农户180户,年营业收入1800万元,利润120万元,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
(三)休闲农业园区
1.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西乡县沙河镇枣园村,距县城10公里该公司是以绿茶种一一产一一销为一体的产业园区,园区占地面积xx亩,总资产6686万元,单日可接待游客50人次,可提供餐位5桌该农庄从业人数59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500人,带动农户4000户,年营业收入4060万元,利润230万元,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
2.5万元
2.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茶产业休闲农业示范园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距县城30公里该园区以绿茶种植为主要产业,占地3500亩,总资产500万元,单日可接待游客40人次,可提供餐位4桌该农庄从业人数23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180人,带动农户3250户,年营业收入2500万元,利润100万元,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l4万元
(四)休闲农家明星村西乡县峡口镇江榜村是此次调研的明星村,该村有休闲农家标示牌数25个,公共卫生间2个,合作社组织1个,绿茶种植是该村的主导产业该村603户1768人,其中从事休闲农业25户125人,分别占全村户数4%、人数的7%全村年收入2670万元,其中休闲农业经营性收入190万元,占全村总收入的7%o全村年人均村收入9090元,休闲农家从业人员年人均纯收入l2万元,年接待游客达l2万人
二、休闲农业的特点及成效
(一)规模化发展迅速西乡县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方面,坚持在政策引导、规划设计、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上下功夫,注重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樱桃沟景区,水东河滩景观,罗镇茶园,枣园湖公园为主的四大休闲旅游农业特色区四大区域充分利用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以果蔬采摘、生态休闲、茶园观光、水上娱乐为特色的游览项目
(二)品牌特色突出西乡休闲农业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快的发展,而且在品质、特色上有较大的提高,围绕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农耕文化等主题,逐步打造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其中包含了生态农业、休闲垂钓、农村风情、历史人文、特色餐饮、林果苗木等方面
(三)休闲农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餐饮、休闲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当地农村的种养业和加工、运输制造业,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
(四)休闲农业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休闲农业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既带动了旅游休闲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县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从事休闲农业的农户、企业都能围绕“绿色、安全、生态”这一主题,发展无公害和绿色农业通过正确引导,农户、企业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三、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高,发展局限一些农户在发展休闲农业时,首先对休闲农业的认识不到位,仅凭一个灶台,几张餐桌就开始搞农家乐缺乏对休闲农业的基本认识,导致其发展规模局限,效益低下,前景渺茫
(二)科学化、规模化管理缺失一是当前我县的休闲农业普片存在设计单一雷同,功能欠缺,简单仿效,经营粗放等问题二是缺乏科学的管理经营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是一项新的事业,但多数经营者自身组织能力及管理技能不高,往往凭着自己的经验对项目的建设及经营管理做出决策,明显跟不上市场步伐同时多数休闲农业企业的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培训,素质和服务水平低,管理水平差
(三)资金支持与优惠政策少农民发展旅游农业的资金极其匮乏,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相关部门缺乏联动机制和相关项目缺乏整合捆绑机制,真正能够使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经营户得到实实在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的措施还很少见,专门针对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较滞后
四、对进一步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促进社会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目前社会各方面对发展休闲农业认识不足,影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做好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和推介,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对发展休闲农业的认识,切实把发展休闲农业放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考虑,充分发挥休闲农业在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增加农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提升科学规划科学规划是办事前提,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首先要从规划入手,要紧紧把握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地区特点,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发展规划在规划设计中,要突出功能定位与开发,要坚持突出文化功能、生态功能、科教功能和载体功能上下工夫,文化功能要把重点放在文化传播和特色文化打造上,形成地方特色突出的农村和农耕文化;生态功能上要突出生态、安全特色,形成独特的生态休假平台;科技功能上,要不断打造生产、科研、休闲观赏、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品种展示平台;载体功能就是通过发展休闲农业,举办各类特色节会,打造合作交流平台
(三)创造休闲农业发展的优越环境一是政策环境,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加强领导和服务,规范经营发展,切实减轻农户的负担围绕解决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制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好影响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等各种问题,形成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社会环境,要在全社会打造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发挥社会的力量支持、维护、促进产业的发展提升西乡县休闲农业的社会知名度
(四)完善服务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在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创业辅导、融资贷款、管理咨询、宣传推介、规划设计、教育培训上加大工作力度要把服务始终贯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在发展初期阶段,重视创业辅导和教育培训,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要突出在行业规范、规划设计、市场推广加强服务
(五)创新发展体制休闲农业不是纯粹的农业开发,也不是传统的旅游项目开发,它的发展涉及农业、环境、生态、环保、教育、经济、社会、旅游、医疗、文化等,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条发展休闲农业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把产业链条上的各个产业紧密联系起来,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链条上的经营者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休闲农业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休闲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休闲旅游农业企业(中介组织)”,而基础是“农户”,其实质是“农户”通过休闲农业企业(中介组织)把自己与市场连接在一起,通过有效的产品价值链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在发展方式上,要坚持以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农民自愿的原则,鼓励农民和城市工商资本发展休闲农业,农民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举办农家乐等小型企业,城市工商资本可举办大型的休闲农庄、农业观光采摘园,农业科研、企业单位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可采取土地租用、入股等方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创建,并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稳定、长期的收益回报,确保农民稳定就业和增收
(六)要注重优势企业、特色产业和产品的培育提高休闲农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打造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要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休闲农业的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休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培育品牌产品,带动种养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4•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四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为进一步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客观分析建设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农业发展”为调研课题,经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农村开展了详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贾沙乡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三三一”发展思路及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狠抓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贾沙乡共有11个村委会,全乡总人口2135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7385人,占全乡总人口的
81.4%o h^一五期间,乡政府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发展路子,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慢全乡耕地面积27111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465亩推广种植杂交水稻6395亩,杂交包谷15468亩粮食总产量11526吨全乡有经济林果
16271.9亩,完成荒山造林
18430.3亩;生猪存栏23649头,出栏27686头;羊存栏3926头,出栏2966头;牛存栏8825头,出栏1224头;家禽存栏25493只,出栏34667只肉类总产量2864吨
(一)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按照高效农业的发展目标,以典型示范引领结构调整,以政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烟叶”为主导产业,其他产业并存的农业发展格局20xx全年,贾沙共有7个村委会,30个村民组种植烤烟,种烟户数402户,栽种烟叶3000亩,计划交售烟叶9260担,实际交售烟叶
10267.2担,比计划数超
1007.2担,完成任务数的
110.8%,烟农总收入
715.4万元,实现税收160余万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提高紧紧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农村的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水改造、把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为保证全乡农田用水,每年投入沟渠修复资金对农田水沟进行修复,确保了6946亩农田用水,做到满栽满播,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基础解决了陆车冲、五台坡、波罗克、白路脚、茂株柏、丫洒底等多个自然村的自来水,改善了饮水条件,解决农村饮水困难5000余人其次,加强烟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按期完成了普泗河5840米的烟区配套改造工程投资
1.5万元,修复民云、丫洒底烟区管网3000余米大力实施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公路、通电话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以劳务为主的二三产业,农民收入有了新提高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载体,加强农民存在;全村至今尚未通自来水,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为零从全县看,至今仍有5个行政村和70-80%的自然村出行难;个别社未通自来水一直以来,农业、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主要由农民自主解决,国家只给予适当补助一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在农民无力投入下变得越来越差,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水、电、路、通讯、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是代表二是支柱产业少茅坝乡村民的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内打零工和外出务工,养殖业中猪、鸡出售获取部分收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主要用于搞养殖,部分作物出售获取一定经济收入农民80%以上的收入依然靠外出务工可见,支柱产业的培植需要做大量工作,但由于受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真正能够在农民增收中发挥作用的产业却为数不多三是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了农民面对市场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除天灾之外的另一种风险,即市场风险,而破解这双重风险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就茅坝乡村而言,没有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大部分以其农副产品的初始形态面对市场,产品基本上没有附加值农民追求更多地是数量的增长,不注重质量的提高,更忽视了品牌效应,属于低水平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四是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民市场意识不强农产品供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大力开展“技能型、职业型、创业型”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就业、创业的技能,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00余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500余人次,提高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贾沙乡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周边乡镇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发展现代农业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农村经济基础较差,农民收入水平很低贾沙乡早在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较差,各村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尤其是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缺乏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贾沙乡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二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且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很低种植业中以烟叶为主,占农业生产总值的75%以上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相对缓慢,现有的核桃、洋芋等比较有特色的种植业,经营管理粗放,优势不明显,缺乏规模效应,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难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市场优势和产业化链条,特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三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程度很低农业科技力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科技文化程度很低,农村初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不足50%,部分农民受小农意识影响,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经营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外出务工也只能卖苦力,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
三、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紧紧围绕“狠抓交通、水利、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种养殖、矿产、旅游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扎实推进贾沙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进一步转变观念,形成明晰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现代农业要求用崭新的现代发展理论、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农业特别是要超越农业和农村工作层面,跳出农业抓农业,充分发挥贾沙乡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强化工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建立以工补农的新机制将先进工业发展理念、资金装备于农业,从而推进农业的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广烟叶种植技术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因此,要按照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抓好烟叶产业化建设
1、坚持控制总量坚持“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方针不动摇,科学安排生产量,做到既完成计划任务,又优化结构,烟叶种植不失控
2、坚持需求导向根据工业需求,围绕知名品牌发展需要,适当扩大生产量,实现总量供给与需求平衡,确保结构总体平衡,提高烟叶配置效率
3、坚持服务烟农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烟农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烟农意愿,算清烟叶种植成本和收益,合理补贴,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坚持合理留叶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目标,大力推行烟叶标准化生产,待条件成熟时,可进行招商引资,建立烟叶复烤厂,逐步让烟叶产业规模化和工业化,最终形成烟叶商品化同时,合理确定留叶数,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气候,遵循烟株生长发育规律,细化封顶留叶技术措施,在合理留叶基础上,在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统一清除不适用两片脚叶和一片顶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可用性
5、坚持统一组织以村组或田块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方法、统一流程、统一标准、适度集中、定点处理,确保不适用烟叶“变废为宝”,确保不造成环境污染,积极探索田间消化鲜烟叶综合利用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条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力保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主干排水沟道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渠节水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快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品牌,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和外向化的重要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建设一批玉米等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对现有酒厂进行重组改造,重点扶持、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严格按照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包装上市,创出自己的品牌,提高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促进农民增收
(五)依托温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充分发挥温泉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完善旅游业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挖掘整理民间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踊跃参与旅游开发,形成开放性、多元化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5.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
五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
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农产品销售难、增产不增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另外,由于农民生产和销售成本都很高,处于无序的发散型经营,在生产上还不能顺应市场需求,抗御不了市场风险五是农民增收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足见其严重程度和深远影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虽然一直强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明显转机六是农民开支负担重农民的收入主要支付农业生产、医疗费、教育投入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日渐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占农民收入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农民一旦生病治疗,医药费的支出比重也会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进一步加剧家庭贫困;农村中,接受初高等教育的学生也让广大农民开支加重,特别是子女从上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的7-8年时间里,每年平均需要10000元左右支付孩子学习费用,致使大多家庭无法扩大再生产
三、下一步工作思考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了农村的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如何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得出了几点启示一要着力统筹城乡一体化生产力布局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目标,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要科学规划,尽快形成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合理编制和完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产业发展、基础设设施等专项规划,着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布局二要合理选择产业,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茅坝乡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因为缺乏产业化支撑,单单依靠传统的土地经营产出极为有限,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地位”,也难以有号召力所以一是科学选择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坚持“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原则、农民自愿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从发展趋势看,我乡农业将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因此,应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生产基地,促使这种经营格局的形成二是大力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应积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延长产业链条,不断开拓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品牌开拓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农户的牵引力三是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连接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的桥梁,是强化农村社会分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推动农民整体进入市场的有效形式应扶持、示范、引导农民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小城镇,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开拓农村市场、缓解内需不足、增加农民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牢固树立“小城镇,大战略”的观念,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聚集人口,繁荣小城镇经济,提高小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效载体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四要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差一直是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全面改善农业农村基础条件是民心所向下一步要认真谋划、及时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央1号文件,抓好新村建设,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农业开发、生态林业、农村道路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篇二为促使生态农业由小变大,鄂州农产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一行先后深入到梁子湖区“涂家埴镇万亩无公害红薯高产示范片”、“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华容区“湖北鄂州台湾生态农业创业园”,鄂城区“樊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争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市这个目标,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的现状我市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特有地理位置,素有鄂东聚宝盆、江南鱼米乡之美誉全市现有耕地面积
61.2万亩,水面
65.1万亩,林地
27.5万亩近儿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六有”
(一)有生态农业示范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以来,先后建设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和代表性的生态农业示范片如梁子湖生态农业示范区,百里长港线、樊寺线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华容省级农产品加工园等,对我市生态农业起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有生态标志农产品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建立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4个,示范基地面积63万亩,通过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市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遐迩闻名的武昌鱼、河蟹、珍珠、菱头、莲藕等一批“原号”和“土号”特产武昌鱼不仅成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咏物绝句,而且成了美国连续几届总统的首选中国菜生产的螃蟹曾“横行”香港,销量占市场份额六成以上,“梁心”牌有机番茄在武汉超市上架,“梁道”牌稻米正在加工生产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为我市生态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获多个“国号”、“省号”名片
(三)有生态农业模式立足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推行区域化布局,大力示范和推广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形成了红润池湖农业生态园“良心种植、有机营养”的种植模式,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喝”山泉水、“吃”有机肥、“戴”生态圈、“当”健康神的“全产业链”模式,泽林镇万亩湖农场水稻种植推行的“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收购”“五统一”管理模式,东港大丰循环牧业示范园的“猪一沼一菜”循环牧业种养模式,阳山生态园“宜居、宜业、宜游”模式等一批相对集中连片、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基地
(四)有土地流转创新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土地股份式流转”、“土地托管式流转”、“土地转让性流转”、“土地季节性流转”等流转方式,建立了土地流转保证金制度,开展了确权确地试点工作,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保障机制
(五)有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近几年以来,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沃土工程,提高肥料利用率全市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复播面积达
55.8万亩,举办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样板
36.5万亩积极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调处工作,近年来查处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十余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六)有生物能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近50%o积极推进沼气工程建设如东港沼气供应站采用国内的搪瓷钢板升流式固体床中温发酵工艺,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实现了燃料、饲料、肥料有机转化,有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生态农业发展上取的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群众的期盼相差较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存在“六强、六弱”一是扩大发展规模意识较强,打造精品意识较弱;二是创立“品牌”意识较强,提升“品牌”意识较弱;三是注重短期效益观念较强,忽视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四是做表面文章较强,在资金、技术帮扶解困方面较弱;五是依靠领导支持、项目支撑较强,坚持市场决定取舍意识较弱;六是土地流转急功近利意识较强,着力化解深层次矛盾意识较弱
三、对策和建议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我们立足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针对鄂州目前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思路,认为全力发展我市生态农业,重点要抓好“六变”-变发展现代农业为生态引领要坚定不移地走“生态 特色 科技 品牌”的发展路子,以生态农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科技为支撑,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体系、科学、高效、稳定的基础保障体系我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方向;二是要将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制定各项农村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是要将是否有利于生态农业发展作为衡量农村工作只有这样,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才有出路,才有希望
(二)变土地流转为土地换股权流转土地对实行规模化、机械化耕作,发展生态农业至关重要;但目前农村社会处在转型期,有各种矛盾的复杂性,还有土地流转缺乏保障机制、流转机制,有效激励机制等因素,导致流转工作非常困难”土地换股权”模式有助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效率的提高,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效维护农民权益这种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太和万亩有机农业基地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采取“收益保底、盈余分红”方式,成功进行了土地流转
(三)变单一种植为复合型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带动观光农业,要打造“精品”“亮点”,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充分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休闲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的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一生产一休闲一康乐一餐饮一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园
(四)变拓展品牌为提升品牌一是要以政府引导、企业创建为主大力推进叫响“梁心牌蔬菜、梁道牌大米、武昌鱼、梁湖有机碧玉茶、有机菱头、梁湖大闸蟹”等产品品牌的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