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以《促织》《变形记》为例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促织》与《变形记》创作时间相距两个世纪,出自于文化迥异的两个国家,却不约而同地运用了相同的方式来揭露社会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思考,每个时代都有社会问题,当真唯“批判”无以解决?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选篇,提高学生观察社会的意识是很好的,教授学生批判丑恶的事物会给学生从正面上传递正能量,这与现今社会提倡的文明新风是相符的笔者认为,针对特定时代、特定环境而谈的,需要每位教师正确的引导再者,作者使用批判之笔所表达的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以艺术化的塑造与独特视角审视社会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艺术创造免不了艺术加工文学在艺术上多有作者独特的创作意识,因此作品既是写实的,又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民的典型性格,将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高度统一,作品便具有深刻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促织》中的变形人物是成子,而非成名或许这样的安排是缘于情节的需要,但却让人看到了作者的独特用心一个顽劣的无知小儿能够懂得一只小小的促织维系着父亲的性命和一个家庭的未来,促织被玩死后,成子为了赎罪,牺牲了自己他的牺牲不仅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还为父亲赢来了光明的前途文中以孩童的视角来看待社会的冷漠,让人感受到了孩童的无力感但孩子的懂事、对家人的爱护,让人感受到了人性真情的可贵《变形记》的主人公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后,是完全可以不用再去干那些他早已厌烦的差事的,也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放下家庭的重担,等待他人的帮助和照顾的但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更多的是责任感,对父母的尊敬,对妹妹的疼爱,始终不曾改变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间原本美好的情感是多么珍贵在格里高尔身上,我们没有看到其对金钱的崇拜,而是对待他人的宽厚的温情和善意其纯洁而善良的本性应该引起现今在名利场上尔虞我诈的所谓成功人士的一些思考,若将成功单一的定义在金钱与名利之上,那么焦虑与恐惧、冷漠与伤害便会应运而生,人类纯真的本性是否依旧存在?
二、感受人性真情真善的力量批判是一种手法,但未必是目的创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未必是他们在作品中明写的,曲笔传意是他们惯用的手法解读文学作品,需要挖掘其隐晦曲折的表达背后的真实涵义,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卡夫卡运用了荒诞的手法,引发读者思考荒诞背后的真相以及作者内心所缺失的和极度渴望的当他的父亲不能接受格里高尔变虫的现实时,“毫不留情地逼着格里高尔回房间里去”“于是他只好一边战战兢兢地、不停地侧看着父亲”“只要父亲不发出这种不可忍受的啾啾声就好了!“,卡夫卡借助格里高尔惊恐、无助的眼神,竭力拾掇起亲情的碎片,然而那一“侧看”,却收获了一地的孤独这是卡夫卡对人间温情的无力呼唤卡夫卡一直生活父亲的“骂、威吓、讽刺、狞笑”的教育手段中,父亲偏执、专横粗暴的家长式专制统治,给卡夫卡的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他孤独、忧郁,害怕生活、害怕交往因此,创作是他的生命就如同史铁生用创作来求证生命的真正意义用了半辈子的时间坚守的科举考试线上的蒲松龄,历经忧患,深知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给百姓带来的苦难,深知民生疾苦尖锐地批判和讽刺固然大快人心,给人以生的希望岂不更为深刻?《促织》中,一而再地出现可喜转机,使成名在即将大难临头的时刻看到了一线生机我们看到作者在传递一种信念,一种不轻易向苦难和困境屈服的信念文章的最末,作者说道“天将以酬长厚者”,可见,成子的经历蕴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成子所化促织虽小,却能够在与强大对手的较量中取胜,因为成子不可以失败,作者寄寓其身上的底层人民努力奋斗的希望和人性的温情不会失败作者终其悲愤沉郁的一生,为读者保留了黑暗世界里的一线光明的前景,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真情的力量
三、培养正确的判断能力与个性阅读能力新课标提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教材,在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观察与批判”,作品具有社会批判性无论哪个时代,丑恶都是无处不在的用仁慈的面具掩盖丑恶的真实面貌,绝非高明之法一旦某一个不幸的时刻来临,丑恶便会以更加狰狞的面貌出现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现实,千姿百态的人间世相,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中,虽然我们鼓励个性化解读,但我们必须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价值观的养成和审美意识的形成等方面的给予学生正确引导,需要我们设定好正面的情境带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懂得,分析、判断任何事情,都需要有正确的立场、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