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最新部编人教版2023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精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文章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经过孔隙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畅,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轮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作者的行踪变化和泉水的流经路线是文章的两条线索,明暗线索有机交融、贯穿始终,教学时要抓住“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感悟游记的特点,掌握写作的方法;观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观察仔细,语言朴实准确,描写生动形象,叙述有详有略,能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所以,教学时采用“以读促学,读写结合”的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因此他们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础,再通过图片和视频都可能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朗读方面,需要通过语言文字,激发学生对双龙洞产生极大兴趣,才有可能读出感情写法的学习要在深入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体会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及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迁移运用【教学资源】课件、视频【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运用已学识字方法,认识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一簇、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石钟乳”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点词语的意思
2.读通课文,找出文章线索,通过完成路线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领悟移步换景的写游记的方法【教学重点】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教学难点】找出文章“泉水”这一线索【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情境导入
1、“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上节课我们领略到了巴金先生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象,这节课老师带着同学们欣赏浙江金华的双龙洞
2、播放金华双龙洞视频,学生欣赏并简单谈感受
3、引出课题此番美景在“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的笔下又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去看看吧【设计意图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播放景点介绍的视频,既能拉近文本写作对象和学生的距离,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读好课题,理解游记
1、师生共写课题,指名读好课题,注意停顿记/金华的/双龙洞
2、通过预习课文内容,我们知道了“记”在课题里的意思就是“记录”,这种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就叫“游记”
3、带着理解再次齐读课题
三、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记不理解的词语
2、开火车读词(师相机指导纠正)浙江罗店杜鹃一簇浓淡溪流山势孔隙漆黑臀部肩膀稍微额头依据蜿蜒源头石钟乳石笋突兀森郁变化多端
3、重点指导“漆”注意不要读成“xi”,“笋”是平舌音指导书写“膝”,注意最下面不是一个“水”
4、读通句子,理解字词句一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1读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引导学生说出读这个句子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和地点2写法点拨像作者这样文章开头就交代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就叫开门见山法,我们写游记作文的时候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写开头句二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1读这个句子,想象自己就站在洞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想象体会高山耸立,树木茂盛的画面2词义点拨“突兀森郁”就是形容山势险峻、树木茂盛3带着理解,想象画面,再读句子句三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1读这个句子你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这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2写法点拨我们记录旅游经历时也可以说说旅游景点名称的由来3拓展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还会遇到“蜿蜒的小路”、“蜿蜒的河流”等语言描写,那么你们现在理解“蜿蜒”的意思了吗?引导学生理解“蜿蜒”的意思弯弯曲曲句四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欣赏1有同学见过石钟乳和石笋吗?为大家介绍一下吧2课件出示图片,认识形状颜色各异的石钟乳和石笋3多美的石钟乳和石笋啊,让我们再读句子赞美赞美它们吧4思政教育多美的石钟乳和石笋啊,它们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美好礼物,我们在旅游时如果遇到它们,可千万不要随意破坏它们
5、指导书写句子里的“乳”字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注意第七画是“提”,书写时左右等宽,文中的“鹃、移、额”和“乳”一样书写时注意左右等宽,而“杜、陆、端、源”书写时则要左窄右宽
四、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用”划出相关句子,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2、指名汇报,明确游览路线(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变化的句子,如“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等,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
3、写法点拨这种根据自己行踪变化来描写不同景物的方法就叫移步换景,这是游记作文常见的写作顺序,文中体现行踪变化的句子过渡也很自然【设计意图梳理游览线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同时感受文章过渡自然,更为后面深入阅读的语文实践活动做好铺垫】
4、找出“泉水”线索
(1)文章里有个来自大自然的“朋友”全程默默地陪伴着作者的旅行,同学们能找到它吗?
(2)指名回答
(3)将游览路线和“泉水”相关的句子集中展示,明确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路上一路迎着溪流洞口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外洞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孔隙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内洞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漆黑的石洞里
5、我是“小画家”,尝试用简笔画绘制作者的游览路线,师择优展示,如【设计意图把抽象文字还原成可感形象,这是学科间的融通,而这种方式,有效实现了文本整体感悟】
五、分清主次,把握重点
1、对照作者的游览过程,思考作者重点描写了哪几处景色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重点描绘了路上、孔隙、内洞的景色,其他几处写得相对比较简单
4、写法点拨游记作文不是要把旅行过程中的所有景色都写下来,应该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下来,印象不深刻的简单记录,文章才能详略得当【设计意图教学在抓住重点的同时,兼顾课文其他内容,使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严谨与巧妙,初步了解详略得当的叙述方法】
六、课堂小结,悬念铺垫这节课我们通过找到作者行踪变化的句子理清了叶圣陶先生游览双龙洞的路线,那文中的景色又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深入研读文本,抓关键词句体会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体会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反复揣摩、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准确与贴切
2.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特殊句式和特色表达方式进行语言实践,进一步巩固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内洞写清楚的【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运用直观描写和自身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并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一、回顾路线,再入景区仁者乐山,叶圣陶先生沿着山路,来到双龙洞(洞口),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欣赏了双龙洞的美景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感受叶圣陶先生是通过什么方法写清楚双龙洞特点的(引导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作者的游览路线,进入本课的学习0)
二、品读课文,领略美景
1、用心默读课文2—7自然段,找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景点,用“”划出相关句子,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读一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课件超链接出示相关地点)
(1)赏“路上”明艳景色(引导学生抓住2-3自然的映山红、油桐花、沙土等景物的颜色感受路上景色带给人美的视觉享受,抓住“明艳”这一关键词概括路上景色的特点)
(2)听“路上”动听溪水a.沿途不仅有独具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读句子:“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c.指导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再次有感情朗读句子d.选择自己熟悉的景物(如云朵、海水、雨滴……),用时而……时而……”练习说话e.写法点拨作者把一路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写得这样有声有色,让我们也似乎目睹了那沿途迷人的风光,听到了沿途动听的溪水歌唱【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读文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美依据文字合理想象,有感情朗读,欣赏美景,既能感悟到沿途的美景,又能感受到作者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望洞口、外洞之宽a.“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学生可以通过作者的直接描写,了解洞口的特点)b.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外洞比作“大会堂”,说明外洞很宽敞;同时,用具体数字“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表现外洞很大)
(4)感受孔隙之“狭小”a.联系相关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空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b.全班交流句一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句子用设问的方法、重复“小”字,借助他物和恰当的语言来说明孔隙的小)句二船两头都系着绳子……船就出来(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行船方式,和课文中的行船方式做对比,体会孔隙的低矮)句三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船就慢慢移动a.对比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没有一处不挨着船底……船就慢慢移动”说说看,“贴”能换成“挨”吗?b.体会“贴”字的巧妙“贴”在这里指没有一点可移动的空间,而“挨”则还尚有空间,再次体现空间的狭小句四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a.“挤压”说明“我”距离周围的山石特别近,有被压迫的感觉“稍微”、“一点儿”这两个词说明移动的幅度很小,可见孔隙的窄小(再次引导学生这里作者用词非常准确)b.抓住“挤压”、“稍微”、“一点儿”等关键词读一读句子,体会作者感受写法点拨叶圣陶老先生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孔隙的窄小,而是通过我们最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时的亲身感受,把孔隙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5)播放坐船通过孔隙的视频,直观感受孔隙的狭小低矮
(6)小练笔结合自身感受用两句话描写一处景物,如高山、大海、花园……
(7)望内洞之“黑”、“奇”、“大”句一内洞一团漆黑……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不知道有多宽广(引导学生抓住“漆黑”、“也只能”等关键词,并联系停电时蜡烛能照亮的范围这一生活体验感受内洞的黑与大)句二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a.理解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各种各样b.想象一下具体有哪些形状句三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a.理解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多样,颜色各异,非常壮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说明景观奇特,值得观赏b.出示石钟乳和石笋的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c.发挥想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d.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句子四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理解“十来进”的大小,想象内洞之大)
(8)写法点拨抓住不同景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文章内容才能丰富具体,让人身临其境【设计意图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总目标,从宏观上把握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手段,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读中领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提高,使课堂教学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坚实基础上,完全跳出了繁琐分析的泥潭】
三、游完内洞,排队出洞
1、想象一下作者此刻的心情
2、思考为什么“出洞”过程只简单写了一句话?【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对双龙洞的赞美之情,体会作者离开时的不舍;再者,一句话略写出洞经过也是文章详略得当的表现,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明白略写“出洞”的原因不成问题】
四、课堂总结,提炼写法《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经典的游记文章,双龙洞的美景让我们心驰神往,文章的写法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们编了一首儿歌,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吧移步换景有顺序,详略得当明重点,自然过渡写行踪,写清见闻和想象,抓住特点才生动,准确用词很重要,结合感受更巧妙!
五、转变角色,导游景点l过渡金华的双龙洞这一奇景让人叹为观止,作为旅游景点,这里游人如织尤其是叶圣陶发表完这篇文章后双龙洞更是中外闻名假如你就是当地的一位导游,你会怎样介绍双龙洞呢?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方法,然后以导游的身份写一份导游词,注意按一定顺序说清楚景物的特点
2.在小组内以导游的身份向小组同学介绍
3.各小组汇报展示引导学生按照导游词的特点进行汇报展示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xxx,现在我们来到了……【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地进行角色定位,有序生动地介绍自己熟悉的景点实际上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一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游记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我们可以像叶圣陶老先生一样按照游览顺序来写,将你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介绍给大家
2、小练笔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按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设计意图学习游记文章后迁移观察和写作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个非常好的生活启示,旨在引导学生把语文课延伸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抓好课堂教学,及时进行单元检测,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教师个别指导、同学互助的活动,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困难生优先回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经常与家长交流,多方面的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对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他们创造阅读条件,让他们多读课外书籍,并讲给同学听,带动全班的阅读兴趣
4、随时听写检查生字和认读字;采取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朗读和背诵
5、以讨论形式开展综合性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6、坚持每周写一篇随笔,并教师做好讲评,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