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调研报告
0.引言课程思政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此开始了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第二阶段,拓展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该计划提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以此进一步强调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和教师的育人使命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全课程育人提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深入拓展第三阶段,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理念达成广泛共识课程思政发展的三个阶段,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缩影,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师与学生能力要求的重新定义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形式,也是立德树人目标达成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积累促高职院校因其生源构成情况,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较差、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从以上问题出发,着力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一,学习基础差,从学习方法上找原因学生学得很刻苦,但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很多时候是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完成学习内容的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操作,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领悟实践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涵第二,加强自律性,提升注意力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并让他们感知到结果,从而使学生有欲望去执行和付出,逐步养成不为自律而自律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与学生沟通的方法,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第三,提升自信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在课堂中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表述观点,让他们在团队中找到优势项目,逐步树立自信
3.4结合育人目标,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科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思政元素需要遵循专业课程知识的逻辑,从专业知识的内涵、应用环境、历史前沿、社会影响等方面挖掘潜在的思政知识点,并以此展开思政教育第二,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思政不是理论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成长、行业发展、社会进步而展开,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第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寓教于乐中完成学习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思政内涵可采用的教学形式有情境教学,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了解所学知识是如何解决对应问题的,这种方式不但能辅助学生加强知识点的记忆,也变相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项目教学,以真实项目为依托,以团队为主体,学生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思政教育,如“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项目,通过项目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引申文化自信教育内容
3.5结合“四评”,建立灵活机动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节点通过督导评价、教师互评、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等方式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评估,有利于发现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后续整改和推进督导评价主要对教学资料、课前准备、课中组织、思政元素融入过程、方法和效果等进行评价和指导,以此提高教师课前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让思政与专业融合更紧密通过以评促教的方式,及时考察和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时效性,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展开教师互评尝试采用开放课堂的方式,让教师之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点评鼓励思政教师进入专业教师的课堂,了解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给予专业教师思政理论上的指导,达到同向发力、共同发展的目的另外,注重座谈交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分享会,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家评价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定期邀请思政名师、专家到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研讨、论坛、讲座等活动建立“一帮一扶持”制度,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垂范和示范引领作用打造课堂思政示范团队、教学名师,推出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优秀思政案例学生评价定期组织学生为教师打分,测评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认可度,以此促进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另外,通过学生评价也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的接纳程度,是否真正从课堂中收获了思政知识的养分,达到量到质的改变;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想法与建议,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明确课程思政后期建设方向
4.结语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要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明确育人目标、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目标的设定需要明确预期学习产出要求,在充分掌握学情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研判、分析;教师提高思政能力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并非一日之功;学生能力提升与教师教学能力有直接关系;深入挖掘并合理利用思政元素,适当、适度融入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实践的关键;评价是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总结和后续整改的开始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一门课、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全员协同的教学实践改革只有全员行动,才能够推动建设进程,达成预期目标成,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只有深入剖析并找到解决对策,才能够扫清前进的障碍
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可见,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解决路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完成这一路径的重要媒介与手段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主线,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通过课程思政的平台,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开始,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高职院校教师思政素养的需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能力和水平,是课程思政能否按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并非只是课程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还有对教师的建设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很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教师面向学生承担着传授知识、能力培养、塑造正确人生观的职责高职院校因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情的复杂性,对教师思政素养也有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能力的培养成为重要方面,无论是政策支持、教师培训还是教学竞赛,都为教师思政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课程”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媒介,“课堂”则是舞台,思政的融入需要教师充分地把握课程内容,掌控课堂秩序,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系列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课程思政将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思政素养的助推剂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适应当下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很多高职院校组织教师和行业专家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切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以达到推动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创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的需要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一是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具有特殊性,主要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二是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实训教学多于理论教学,注重通过培育职业精神、德技并修造就人才;三是学情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学生整体学习能力较弱,自律性较差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基本具备了符合自身教育特点的,具有一定教学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课程思政正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孕育而生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但如何将所学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需要教师们在原有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通过隐性与显性教育,实现协同育人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3.1缺少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专业课程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往往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编写得较为具体和深入,均能结合专业性质、课程内容展开,但素养目标略显笼统很多课程的素养目标高度重复统一,缺少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素养目标制定的初衷同课程思政建设目标有一致性,都是在专业理论、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业素养的培育一名优秀人才,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但是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不是“喊口号”,而是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感悟其内涵,从而去实践,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初衷明确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主线,是教师教学的根本,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如不能深入研究和制定课程思政目标,只是泛泛而谈,那么就失去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2.2教师思政育人能力不足很多专业教师长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不乏行业专家、业内精英但在专业领域的成就并不能代表其适合育人,追其原因在于其思政育人能力不足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少系统的学习,欠缺对思政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能力第二,对思政育人理念认识不足广大教师能够响应号召,开展课程思政育人实践活动,然而调研发现多数教师并未明确地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目标之中第三,欠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课程思政需要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专业课程隐性育人作用,但部分教师却生硬地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捆绑在一起,没有起到育人目的反而影响教学效果第四,缺乏课程思政教育情怀情怀是课程思政育人的“润滑剂”,只有怀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才能把教书育人的职业变成立德树人的事业第五,缺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榜样,如果教师不能率先垂范,有违师德师风,将严重影响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2.3缺少深入的学情综合分析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较为复杂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及通过扩招考试录取的下岗职工、新型农民、退役军人及企业在职人员等组成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中虽然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学情分析,但分析多停留于表面,出现频率最多的评价词汇有学习基础薄弱、自律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并没有切实可行的对策,以至于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学情分析是课堂教学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决定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依据没有系统、综合的学情分析数据,就不能科学地研究、实践教育教学
2.4缺少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和关键环节但是,长期以来专业课程教学的固有教育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自顾自地讲授知识,而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课全凭自觉,这样的教学环境是很难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自己的教学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讲”得很认真,而甚少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第二,缺少理论联系实际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预期学习产出很多学生无法正确地认识课程对未来择业、就业的意义,不明白“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缺少必要的引导与思想辅导第三,缺乏针对性和亲和力部分教师对授课的主体并不清晰,对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没有针对性班级里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完全按照一个标准很难达到平衡,造成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另外,部分教师刻意与学生保持距离,没有融入学生中,让学生觉得老师不够亲切,不敢或不愿与老师多交流,从而对所学课程产生厌学心理第四,教学内容吸引力不足,欠缺对学生心理需求与感受的考虑,造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
2.5缺少灵活的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判断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为课程后续的改革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常规的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主要来源于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两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来源于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评价注重教学材料是否齐全,课中教学效果等;学生评价主要通过期末考试、平时成绩进行判定无论从评价来源还是评价形式上,均无法客观地、科学地对课程思政教学与学习进行有效评估,从而无法清晰、正确地为课程思政后续建设提供参考没有制度保障和考核评价的鞭策,教师势必缺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外部驱动,课程思政就无法从根本上落实
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对策
3.1结合预期学习产出,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专业知识、技能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应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进行制定,从专业层面到课程层面,分层次推进目标的达成专业层面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展开研究针对职业教育培养特点,重点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精神、理想信念等贴近工作岗位一线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政元素的植入,逐渐渗透对奋斗方向、职业岗位、创新创业等现实问题的理解认识另外,专业层面课程思政应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思政”培养方向的不同,分层级植入高职一年级学生,因刚踏入大学校门,对专业不了解,这时应全员覆盖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专业未来发展方向;高职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开始显露专业学习中的长短板,这时可采用分类培养的方式,针对不同学生对专业学习情况和择业想法开展工作;高职三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和跟岗实习阶段,学生由于学习环境的转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可采用针对性辅导的形式,加强个人思想建设课程层面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建设需要在专业层面的基础上展开不同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可以不同,但整体中心思想都应紧紧围绕专业思政目标进行设计以建筑设计专业“建筑制图”课程目标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门课程开设在高职一年级上学期,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根据专业层面思政育人要求,将采用全员覆盖的思政育人模式展开对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结合课程内容制定出三级目标,即思政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如图1所示其中,一级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些能力将贯穿整个职业生涯,也是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因素
3.2结合专业课程,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第一,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专业教师可以多与思政教师沟通,让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切实地融合在一起,用思政的角度去审视某些专业问题,从而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落脚点第二,加强专业教师思政育人理念教师需要准确地把握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育人价值,并提炼为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第三,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课程竞赛、观摩学习、政治理论培训、交流等多种途径,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训练加强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思政育人能力第四,怀揣教育情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使命第五,言传身教,引领示范教师既是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也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教师的行为、举止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教育就是教师本身的人格示范
3.3结合学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