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高中作文如何挖掘【课本资源】,使用【课本论据】【题目】请以“逆境中的坚持”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出现真实人名和校名,不少于800字【示例】逆境中的坚持(节选)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化用素材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写作指引
一、素材来源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能够记得我们有“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课本资源语文课本作为学生最为熟悉的知识载体,当然是我们写作不可多得的素材来源,可谓“源头活水”之一,主要包括诗词素材和人物故事素材可以用词、可以用句;可以直接引用、可以化用;可以正用、可以反用;可用小学初中素材、也可用高中素材
二、如何巧借课本素材方法一点亮标题巧借课本上经典诗词文做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意蕴丰厚;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示例1:一学生作文《在桥一方》《曲径通“乐”处》分别借鉴了诗词名句“有位伊人,在水一方”和“曲径通幽处”方法二引领全篇根据行文的需要将课文中相关的名句、典故作为引子“起兴”,引起要说的话题或相关的主题示例2“天街小雨润如酥,绝妙本以为这里的雨也如都市般夹杂着浓浓的水泥味,全没有“酥”的那般明朗、轻快但在这儿,草香飘入了雨丝中,点点落在这座几千年前的古桥上,落入泛着幽静之光的晨曦中我在这散发着诗意的古桥之上,不禁也想如韩愈般吟诗两首(选自学生作文《古镇之行真有趣》)这个片段在引用上最大的特点,开头呈现一个要引用的诗文,然后围绕诗文展开,或品味诗文妙处,或想象当时的情景,还原当时的场景,最后或表达理想,或点题照应方法三排比引用,铺陈渲染引用诗文、故事,可以展现考生丰富的知识面,以及运用素材的能力示例3当我灰心丧气时,书教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于是我有了重新奋斗的勇气;当我与朋友惜别时,书告诉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是我擦干了离别的眼泪;当我放纵玩耍时,书告诉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于是我认清了自己的使命……正是因为书,我才学会了坚强不屈,学会了思索未来,懂得了新世纪的青年应该积极向上,勇于承担历史使命(选自学生作文《书是香的,孩子》)中间部分作者运用排比,引用课本素材,从灰心丧气、离别、放纵生活三个方面写书对“我”的鼓励、鞭策作用方法四结尾引用,锦上添花或自然收束全文,让情感到达高潮;或与开头形成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示例4与语文的对话结束后,我的心还在沉思原来世界这么奇妙,原来世界这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感受因此,我想走进大自然,捡两片落叶,去体会“落红不是无情物”的精神;我想冲进那牛毛般的细雨中感受那浪漫无羁的情调哦,语文犹如七色光,丰富多彩与语文交流,可以洗涤你那心灵的尘埃,可以陶冶你的情操,可以使你生活更加美好选自学生作文《语文之美》妙用两处课本素材,这样的融入式引用,很好地把名句与心情融为一体,令作文锦上添花方法五化用素材,为我所用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化用课本素材作为论据示例5藤野先生在那个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的时代,却能公平地对待一个中国留学生,让我们看到一位伟大教师高贵的灵魂,让我们体验到超越民族的师爱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一位衣着不讲究,治学严谨,对鲁迅相当关心的人他主动关心鲁迅的学习,认真为鲁迅改讲义在日本学生质疑鲁迅的考分时,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平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舞和真诚的帮助,是多么可贵啊!选自学生作文《可贵》这里抓住素材中藤野先生的“公平”这一特点,点明了教师最为可贵的一种品质一一公平对待学生,运用课本素材,用得巧妙
三、课本素材使用集锦
1.《劝学》1素材故不积陛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适用话题“坚持积累”“量变与质变”精彩运用“泰山不择细壤故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无论学习还是生活,我们都应加强积累,注重积累的重要性法国作家大仲马说“生活是由无数个烦恼组成的念珠,你必须微笑着数完它”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积累中走完人生这个过程,才能体会生活的真谛2素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适用话题“学习”超越”“进步精彩运用:这句话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从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在此处其意是强调学习的功效是的,学习者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知识,每个人都要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人只有不断学习,改造自己,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后世一般把“青出于蓝胜于蓝”用来形容学生胜过老师,与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意思相似
2.《琵琶行并序》1素材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适用话题给人生“留白”精彩运用这句话表现了这位演奏琵琶的少妇技艺是如此的高超,在乐曲高潮后留一段曲调空白这样一段空白,却使诗人对曲子意境的理解更加深刻高超的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画时也会留下空白它们不仅不会影响画作的品质,反而会增加其价值生活也是如此,留一点空白将会更加精彩2素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适用话题沟通与理解精彩运用江州司马,出官二年,依然恬然自安;但听到琵琶女用真情弹奏出的仙乐后,也不禁感迁谪之意,泪湿青衫真情是事物的灵魂,有了它,琵琶音才能打开白乐天的心扉,触动他心中那根绷紧的弦;有了它,《琵琶行》才能穿越历史的天空,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3.《师说》1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适用话题“各有所长”“自信”精彩运用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方面胜过别人古人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作为师长,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着“礼贤下士”的原则,真诚地、虚心地向每一个孩子们请教,哪怕是一个很不起眼的问题,孩子们也耐心地、认真地、幸福地告诉我《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主要内容,《哈里••波特》怎么怎么好玩,他们还会告诉我新建的儿童公园在哪……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适用话题“真理”“盲从”“赏识”“学习”“合作”“帮助”精彩运用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提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每一个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都有他光彩夺目的一面,作为教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让孩子在赏识中点燃生命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
4.《红楼梦》
(1)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阐释曹雪芹晚年贫病交加,在北京西村时,“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勤奋写作《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适用话题人生的困境与奋斗、逆境与成才、正确对待困境、勤奋与成功、坚守等精彩运用逆境能摧毁人,也能锻炼人对于有坚强意志的人来说,逆境只不过是展示其毅力的一个平台,是其奋斗的一个缩影面对逆境,努力者成功,畏缩者失败晚年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被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因为如此,《红楼梦》问世两百余年来,一直雄踞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最高峰溶溶月,淡淡风,曹雪芹的名字留在了弥留花香的空气里,没有随世俗之波而逐流,于是有了如今众多致力于红学的学者做自己,才有了红楼叠梦,做自己,才有了万古流芳心境似云,有聚的浓烈,也有散的寡落;心境似水,有静的轻柔,也有动的汹涌我们不做别人的模板,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大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树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做高大的自己,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首欢歌我们要时时保持心的洁净,不让雨下进真实的灵魂里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阐释这是《红楼梦》全书首先进行的自我总评整部小说也确然如此,写尽荒唐之事,然情节最是牵动人情,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从封建阶级的正统观念来看,作者写石头“幻形入世”是荒唐的,写大观园内小儿女之间你你我我、恩恩怨怨的情爱也是荒唐的,揭露那些诗礼蓉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内部的腐朽堕落,则更是荒唐、无有意义的所以作者解嘲似地“承认”是“满纸荒唐言”然而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绝不是为了给世人消愁破闷儿来写这部书的,而是把自己一生“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经历,加以艺术的概括和提炼塑造了众多类型的人物,来表明他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寄托他难以言喻的感慨,既是赞歌,又是悲歌和挽歌适用话题读书感悟精彩运用大观园是作者精心虚构的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和社会理想,它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但大观园毕竟是作者理想的存在,它依托贾府现实环境而存在,不可避免地受世俗侵扰,大观园的命运最终是归于毁灭这是《红楼梦》小说悲剧精神的核心之所在抄检大观园总体上是一场悲剧小人之得逞,无辜之受害,探春之悲愤,王夫人之刚愎,凤姐之无奈,以及从总体上看贾府之走向败落,俱足以悲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读《红楼梦》的次数多起来我逐渐懂得颦儿“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背后的无奈,渐渐了解贾宝玉“富贵闲人”中隐藏的叛逆精神,慢慢明白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的世故冷漠,我会为金钏儿的投井身亡洒一掬同情之泪,我会为晴雯的反抗拍案叫绝,我会为袭人的谨小慎微而悠然叹息……吟着“我所居兮,青展之峰,我所峰兮,鸿蒙太空,吾维于是逝,谁与吾从,渺渺茫茫,归彼大荒,我不再只醉心于词句的优美,而是对那个时代的悲哀与无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今,我再次阅读《红楼梦》,得出新的认识《红楼梦》中的“千红一哭(窟),万艳同悲(杯)”昭示着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红楼梦》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更在于其社会意义写作练习【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认为,《雷雨》和《哈姆雷特》中充满了死亡和癫狂,《红楼梦》则是“繁华落尽皆苍凉”,这类作品的集中阅读,会给孩子带来消沉颓废的情绪,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有人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能透视社会与人生,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体验,将人提升至崇高境界,从而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通过两个“有人认为”,引发对名著中的消极情绪对青少年影响的思考本题具有思辨性,一方面关注文艺之美,另一方面也注意青少年健康成长,兼具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与教化性这两个观点看似对立,其实并不对立观点一是担忧对于这类作品的集中阅读,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定义一下什么叫“集中阅读”,也就是说,在频繁、密集地沉浸于消沉颓废情绪时,确实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影响但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作品也并不尽是颓废的情绪表露,其中更多的是仁爱、美好等,不能一叶障目地摒弃它们观点二则强调阅读伟大作品的意义,这一点毋庸置疑,无须辩驳写作时可从如何面对名著中的消沉颓废情绪入手,首先说明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名著中展现的这些所谓负面情绪其实是人生的真实感受,不能让孩子们回避生活的多样性;其次可以从集中阅读入手,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老师们或者家长都可以正面引导学生如何认识名著中的消极颓废情绪,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疏导这些情绪;最后一定要阐述阅读名著的诸多好处,如“富的审美体验”“将人提升至崇高境界”“有助于人的精神成长”等,说明不能因噎废食【例文】少年须识愁滋味老舍曾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青春阅读体验亦然,我们既感慨“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的凌云壮志,又品味“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细腻柔情,我们还思索“生存还是毁灭”的灵魂之问人类的情感体验应该是多样而丰富的,若是一味置身朝阳烈日,又怎能明金风玉露一相逢的人世温柔,又怎么解春雨秋霜的晶莹细致?“死亡”“颓丧”“荒凉”“孤独”是人生不可逃避的话题,没有人一辈子是“打鸡血”风风火火走到最后的吾等青少年人生阅历尚浅薄,而从书籍中,我们可以穿越千载,展望寰宇,透视生活,直面人性我们在书山攀援,在学海行舟,我们解读《雷雨》和古希腊美学的渊源;我们感受《哈姆雷特》中人性觉醒的灵韵与光辉;我们品味《红楼梦》中传统美学与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些作品中可能多多少少有一些悲观颓丧的元素,但纵观人类创作的文艺巨著,没有一丝消极情绪的作品又有几何?若是想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感悟真味,又岂能因噎废食?当然,有人认为对于这类作品的集中阅读,可能会给我们青少年带来浮沉颓废的情绪,这种担忧也能理解如果只是两三部作品中的略微夹带的一点悲观消极情绪,姑妄言之,并没有对我的生活造成什么困扰,在文艺作品的美学世界中徜徉,反而能带给我内心平静与理性,反而能激起我对于人生以及世界的求索,悲情在浩瀚的思索与感叹面前着实如九牛之一毛当然,若真的有青少年沉溺在这种悲伤情绪中,恐怕也不应该全是这类文学作品要背的“锅”,学校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也应该及时察觉,给予帮助稼轩之词颇令人玩味,“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没有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孩子就没有全面的思考,写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拾人牙慧不通过阅读进行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孩子的生活是单薄而枯槁的,因为没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就难以与他人共情,只是酣畅高眠于自己的“情感茧房”,又凭借什么去体察人间百味?其实,阅读那些哀婉悲戚的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给我们注入思想的疫苗?当我们与人生中真正的悲苦与蹭蹬不期而遇时,我相信我们也可以从容面对“堵”不如“疏”越是不提倡阅读的作品,青少年越是充满好奇与其怕书本中浮沉颓废的情绪给我们带来不良影响,还不如教会我们正确阅读这一类伟大作品的方法,让青少年在品味伟大作品时,既能识得愁滋味,也能将“愁”内化为自己心灵的刚毅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