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继续阅读
本资源只提供10页预览,全部文档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文本内容: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咏史诗(其二)〔东汉〕阮璃
①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咏史诗(其六)〔西晋〕左思
②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注】
①阮璃,东汉末年文学家,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
②左思,西晋著名文学家,当时的门阀制度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刘毅传》)的不平现象・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两首作品的一项是()
1.《乐府诗选》《古诗菁华》a.b.《律诗集粹》《诗余选集》c.d.下列关于两首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咏史与兴怀结合寓情于场景之中a.b.沉郁而不失自然铺陈和比喻兼用c.d.两首作品都吟咏荆轲刺秦的故事,但表达方式和用意有差异,请比较分析
3.参考答案:
1.b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d.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a.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b.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c.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d..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3参考答案
1.d
2.a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
3.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1.〃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则,根据《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情节d.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由此可知,新学诗者不可读浅近的诗句,可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次再李白七言绝句,揣摩名家诗作的写法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2.〃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错误,香菱诗的首联、颔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a.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大意是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残月仍挂天边描绘出月色的清晰可见而非朦胧清淡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3.香菱才情横溢,却是薄命女子,终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此时丈夫薛蟠远在江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薛蟠虽然与她并无和谐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所以,诗中“月亮”蕴含着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注释中提到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词中〃月亮〃蕴含着朱淑真空虚寂寞的情怀及自我安慰
六、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
①,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②,共禹论功不较多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注】
①从开封通到扬州的运河
②乘坐宫殿般大船南巡
③如果周郎没有东风之便
④二乔指孙权夫人大乔和周瑜夫人小乔从内容和形式上看,甲乙两首诗产生的时代是(
1.)o秦汉三国魏晋唐a.b.c.d.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
2.)o悲壮慷慨质朴自然清新活泼理趣深邃a.b.c.d.有人认为这两首诗都有推陈出新之处,你同意吗?请简析
3.参考答案
1.d
2.d观点推陈出新传统认识上,人们都是否定隋炀帝,认为开挖运河,劳民伤财,多次南巡,奢侈无度,
3.终遭灭亡而本诗则写出开挖运河的交通价值,一个赖〃字说明河运功能的巨大作者甚至用大禹治水之功来类比关于赤壁之战,传统观点上,都充分肯定孙刘联合的战略,称赞周瑜和孔明巧借东风的智慧形象,而本诗则反弹琵琶,指出如果周郎没有这个天时之便,结果必然相反用〃锁二乔〃来揭示其失败的恶果由此看来,两首诗都能辩证地多角度地认识史实,善于在史实中挖掘新的思想意义来启迪后人,充分体现了咏史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点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依据〃汴河怀古〃中的“波〃和〃多〃所押的韵一致,以及“赤壁〃中的〃朝〃和〃乔〃所押的韵一致,由此可知,这两首诗属于绝句,是格律诗的一种,而格律诗是唐代以后才有的;另外,依据〃汴河怀古〃中的〃尽道隋亡〃可知,这首诗应在隋朝以后,依据“赤壁〃中〃周郎〃〃二乔〃等内容可知,这首诗应写于三国以后综合以上分析,这两首诗应产生于唐朝故选do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2.依据第一首诗的题目〃汴河怀古〃及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古诗,特别是后两句“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其意思为〃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作者以诗文的形式有意重提这一教训,意在提醒当时的统治者,不要走隋朝灭亡的老路,用意深刻;〃赤壁〃这首诗,作者借对历史遗迹及人物的思考,表达了自己期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特别是运用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这里作者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极富理趣,寓意深刻综上分析可知,这两首诗共同的风格特点是〃理趣深邃〃故选do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3.首先,第一首〃汴河怀古〃诗中的汴河〃指的是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并且〃至今千里赖通波〃,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认为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但当时诗歌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写这个历史题材的,因为隋炀帝开挖运河,劳民伤财,多次南巡,奢侈无度,终遭灭亡,所以这些诗歌大都指称隋亡于大运河,但作者在这里却一反常态由此可见,作者在这首诗中的观点还是比较新颖的,可谓〃推陈出新〃其次,第二首〃赤壁〃对于赤壁之战,人们一般都认为这场战役是孙刘联军共敌曹魏,加上周瑜和诸葛亮巧借东风,最后吴胜曹败,但作者在这首诗中,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如果当时周郎没有这个天时之便,结果必然相反,并且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作结,把战争的结果说的极其含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确有推陈出新〃之处综上所述,这两首诗都能够辩证看待历史事实,在历史事实中提出富有新意的看法,给人以深深的启发,这也正是咏史诗的艺术特点和思想价值所在
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甲】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
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乙】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②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
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源于《晋书》〃新礼以为挽歌出汉武帝役人之劳歌,声哀切,遂以为送终之礼〃
②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选出一项没有出现在甲乙两首诗中的艺术技巧()
1.化用典故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托物言志a.b.c.d.对甲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甲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疾奔,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a.悲甲诗中的〃水急流〃虽是写景,但与诗中送别之情景密切相关,呼应了第一句的〃解行舟〃,也开启了b.下一句的人已远〃乙诗一二两句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又以〃洛阳〃〃三湘〃表明地点的转移,渲染了c.一种苍凉的气氛乙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d.难测的感觉甲乙两诗相比,有人觉得甲诗的尾句比乙诗的尾句更好,有人却不这样认为请阐述你的观点
3.参考答案
1.d
2.d示例一甲诗的结尾更好〃满天风雨下西楼〃是景物描写,是以景作结,比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
3.更显得含蓄委婉,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后再登楼目送友人远去的不舍和牵挂之情示例二乙诗的结尾更好〃离恨空随江水长〃是直抒胸臆,新颖别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离恨〃比作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比甲诗以景作结更富有感染力,写出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无可奈何和痛苦难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1.甲诗中〃劳歌〃源于《晋书》,化用典故a.甲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为虚写;〃日落〃〃满天风雨〃为实写b.甲诗中〃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满天风雨〃借景抒情;乙诗〃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c.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借景抒情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2..〃用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柳絮飞,和,梅花发,”错误,梅花发不属于暮春时节的典型物候,是隆d冬时分的典型物候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3.这是探究鉴赏题,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可以从诗句的内容、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进行鉴赏甲诗第四句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以景结情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乙诗结尾句运用比喻,把离恨〃比作“江水〃,形象生动,“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结尾句直接点出〃离恨〃,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表达出自己和友人的离愁别绪
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
①(宋)叶梦得九月望日,与客飞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客较胜相先将领岳德,弓强二石五斗,连发三中的,观者尽惊,因作此词示坐客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②[注]
①本词大约作于绍兴八年作者再次知建康府时期当时,北方大片国土为金兵所据,建
(1138),康成为扼江守险,支援北伐军需的重镇
②云中,指云中郡,为汉代边防重镇,李广曾在此抗击匈奴,建功立业小序中的〃望日〃指的是l o对诗歌炼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秋事促西风〃的〃促〃字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写出了西风相催、寒冬将至的情景a.〃中夜入梧桐〃的〃入〃字点出西风的劲疾,直入梧桐枝叶深处,勾起诗人的忧愁b.〃起瞰高城回望〃的〃瞰〃字写出诗人登上城楼遥望关河千里视野开阔豪情满怀c.〃叠鼓闹清晓〃的〃闹〃字写出场面的紧张热烈,叠鼓声起,诗人感情昂扬奋发d.词中画线句手法巧妙并且意蕴丰富,请从这两方面与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进
3.行比较赏析参考答案农历每月十五日
1.
2.c示例手法上,两首词都用了典故但叶词是正用,辛词是反用
3.意蕴上,二人都抒发了虽然年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劳的情感但辛词侧重在对主和派的愤懑,叶词侧重在看到手下将领武艺非凡弓马娴熟而生出的豪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望日〃,指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指九月十五日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2.〃豪情满怀〃错误心事重重的词人起身离座,登上城楼,向中原望去,却见千里关河、寂寥冷落c・面对冷落的关河,山河破碎、国土沦亡之悲涌上心头,沉痛难耐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3.〃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运用廉颇的典故是正用年华老大真感惭愧,但身衰心未老,回头望,心在北方的云中词人虽因无力报国而惭愧,但他身老志不衰,心系云中〃,情结边防,在垂暮之年,还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己任,表现了一个老年抗金志士的壮伟胸怀前面说而今你哪能比得酒筵上的武士,举手拉弓,弦声响处,便见有双雁从远空堕落他还在〃回首望云中〃,侧重抒发看到手下将领能力超俗而生出的豪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运用典故,是反用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侧重表达对主和派的愤懑之情
九、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面小题(黄钟)人月圆•湖上(元)张可久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昨宵入梦,那人如玉,何处吹箫?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看看憔悴,飞花心事,残柳眉梢在校对《元曲精选》一书时,发现题目漏了两个字,以下选项中最可能是所缺二字的一
1.项是()春日夏日秋日冬日a.b.c.d.下面关于这首曲子的内容与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青山碍〃写主人公在楚天的小楼远眺,被青山阻隔,难以望见心上人a.〃昨宵入梦〃为虚写,想象那〃如玉〃的人儿会在洞箫声中梦见主人公b.〃憔悴〃二字既扣〃飞花〃、〃残柳〃的景致,也写出主人公的愁苦面容c.〃心事〃与〃眉梢〃二字,表现主人公哀伤情绪,直抒胸臆;,感情浓烈d.唐代诗人李益《江南曲》写道〃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代诗人
3.石延年以月如无恨月长圆〃对唐代诗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请结合此二则材料,赏析上面元曲中明月〃与〃潮水〃这两个意象的艺术效果参考答案
1.a
2.c示例李益《江南曲》以潮水有信而爱人失期表达怪怨与思念,石延年以月有圆缺赋予其爱恨之情
3.张可久这首曲子中的〃秋月〃〃春潮〃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孤独寂寞;称秋月“无情〃,言时光流逝,春潮”有信〃,反衬爱人回家无期;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思念和幽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1.依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此句可知,“春潮〃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由〃春潮〃推知,此时季节应为春日题目漏处应为〃春日〃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2.〃主人公在楚天的小楼远眺〃说法错误,〃小楼还被青山碍,隔断楚天遥〃这句意为小楼被门前青山阻a.碍了去路,因为青山隔断了视线,不能看到遥远的楚天,由此可知,主人公站的小楼不在楚地,是遥望楚天;〃想象那,如玉珀勺人儿会在洞箫声中梦见主人公〃说法错误,此句是作者昨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那b.如玉般的美人不知道在何处吹着箫,是主人公梦见了对方,而不是对方梦见了主人公;〃直抒胸臆〃说法d.错误,这两句作者借〃飞花〃与〃残柳〃,喻心绪的惆怅,形容的憔悴,〃飞花〃无定著,像心境的摇曳不定,〃残柳〃有亏缺,像双眉的皱损败残,因此属于间接抒情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意象的能力
3.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所给材料中两个意象在表情达意中的效果李益《江南曲》中〃潮水〃这一意象解读,结合诗句内容,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潮水〃这一意象,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写出了思妇怨怅与思念交织的心理状态;宋代诗人石延年诗句〃明月〃这一意象解读,此句内容是说如果月亮没有爱恨情仇,那么就可以长久的圆满,以月有圆缺赋予其爱恨之情;在本首元曲中,选用的〃明月〃与〃潮水〃也赋予了其如材料中的意象内涵,〃埋怨潮来有信,人归无期〃,这里的〃有信春潮〃亦用其意,春潮〃有信〃,爱人回家无期,也同样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思念和幽怨;“秋月〃也是主人公在爱人离去后每天早晚面对的景象,称秋月”无情〃,亦用材料之意,将月有圆缺这一事物赋予了其爱恨之情,使用了拟人修辞,委婉含蓄地表达主人公的孤独和内心的思念阮诗咏史,重在记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描写荆轲的威武形象以及相送之人的赞叹,借此抒发
2.d
3.对荆轲英雄之举的缅怀;左诗咏史,虽然描写了荆轲和高渐离酒酣高歌的片段,赞美荆轲的高傲气概,但重在议论,针对西晋社会现实发出不平之鸣,对贵者藐视,对贱者礼赞,批评门阀世族对下层人才的戕害同用一故事,但用意有别,阮籍在乱世中追慕英雄;左思在压抑社会中,礼赞低贱者,渴求施展抱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两首作品均为古体诗不符合(〃诗余〃属于词)的体裁acd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2.两首诗均使用了对偶和比喻,音韵和谐琅琅上口,生动形象,但无铺陈(铺开来写,极尽渲染之能事)修辞,只是用五言句式精炼简洁质朴无华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3.前两句〃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写太子丹对待荆轲的态度是喜爱一一善,可见荆轲性格是“骁
(1)勇善战〃一一勇,身份地位是尊重的一一上宾;
三、四句〃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写荆轲勇于担当,去执行刺秦王的重任,制定了计策一一图里藏着匕首,不远千里勇敢坚定义无反顾;
五、六句〃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写抱着必死之心意(视死如归),体现于〃素车〃(凶、丧事所用之车),交待了送行地点一一在易水岸边
七、八句〃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展示了送别场面,渐离击筑荆轲悲歌,依依不舍的哭声感动了路人,可谓悲壮伤感结尾两句〃举坐同咨嗟,叹气若青云〃写送别之人知晓这一去凶多吉少,大家都禁不住泪落感慨,为英雄志士这一去不复返而深深叹惋哀伤,使用〃青云〃这一比喻,生动形象,赞扬了荆轲高贵的人格魅力可见阮诗咏史,重在记叙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描写荆轲的威武形象以及相送之人的赞叹,借此抒发对荆轲英雄之举的缅怀〃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写荆轲和高渐离临别饮酒,并击筑高歌,饮酒尽兴自是助长了不可
(2)遏制的英雄意气〃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高渐离击筑,荆轲以哀歌应和,情之所至无拘无束旁若无人左诗咏史,虽然描写了荆轲和高渐离酒酣高歌的片段,赞美荆轲的高傲气概,但重在议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写自己虽然没有荆轲那样的壮士气节,但节操也是不同世俗的,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清高孤傲蔑视权贵,针对西晋社会现实发出不平之鸣,〃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对贵者藐视,对贱者礼赞,批评门阀世族对下层人才的戕害可见两首诗虽然同用一故事,但用意有别,阮籍在乱世中追慕英雄,属于就英雄之事赞英雄之气;左思在压抑社会中,借助荆轲之人、之事、之节来礼赞低贱者,抒发自己渴求施展抱负的情怀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阮郎归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阮郎归赵彦端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春前日绕一千回,花来春未来冰可断,玉堪裁,寒空无暖埃为君翻动腊前酷,酒醒香满怀出版社编《历代词选》,拟为这两首词依次添加题目,以下最合适的一项是()
1.野望饯别双燕寒梅青梅春酒春思赏梅a.b.c.d.下列关于这两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2.〃花露重,草烟低〃描绘出一幅凄冷幽暗的暮春之景a.〃冰可断,玉堪裁〃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情怀b.〃双燕归〃反衬寂寞心境,〃香满怀〃饱含欣喜之情c.欧词用语清丽,情思宛转;赵词不事雕琢,境界雄阔d..请赏析这两首词的画线句在描写上的不同3参考答案
1.d
2.c两首词在运用的手法、景物的特点、蕴含的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3.欧词以〃青梅〃、〃柳〃、〃蝴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用豆〃和〃眉〃来形容梅和柳,观赏精细,比喻贴切,颇具匠心;〃日长蝴蝶飞〃与前一句,动静结合,看似寻常之景,却耐人寻味,和下片〃双燕归〃暗合,寄寓了抒情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寂寞、思念之情,情感蕴藉赵词以〃梅〃为意象,用拟人手法,写堂前的两株梅花商量着谁先开谁后开,富有灵气的想象,极具画面感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1.词的题目与内容有关,因此分析两首词的内容即可知最合适的题目第一首描写的是一位女子于仲春时节踏青时的见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思之情,因此以〃春思〃为题合适;第二首词围绕〃梅花〃来写,在寒冷的早春,两株梅花先后开放,她们的花瓣简直是用〃冰〃〃玉〃做成的,描写诗人在花前饮酒赏花,因此以〃赏梅〃为题最合适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2.〃暮春〃错,由〃南园春半踏青时〃的〃春半〃可知是〃仲春〃;a.〃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人生情怀〃过度解读,此句是描写白梅的花瓣如冰似玉,表达对梅花的喜爱b.之情;〃境界雄阔〃错,诗歌描写堂下两株白梅盛开,自己不顾寒冷温酒赏梅,应是境界高雅d.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3.〃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梅子结于枝头清晰可见,柳叶也已非‘陌头柳色之鹅黄新绿,而是己长如女子修修黛眉以外物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日长〃正是〃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之意,无伴、失伴倍觉时光难熬而蝶又双飞,追绕花丛之间,愈发惹动相思之情此句选取〃青梅〃、〃柳〃、〃蝴蝶〃等多意象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生动画面修辞上,〃如豆〃〃如眉〃运用比喻手法,准确描写了青梅的大小,柳叶的变化,观赏精细,比喻贴切,颇具匠心;〃青梅如豆柳如眉〃是植物,是静景;‘日长蝴蝶飞〃是动物,是动景,这两句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刻画春景,感受丰富;〃日长蝴蝶飞〃照应了末尾〃画堂双燕归〃,蝴蝶逐花而飞,燕子双双归巢,双燕〃实喻夫妇和谐相伴,则此时少妇独自一人,见〃双燕〃,少妇只能痛断肝肠此句寄寓了抒情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寂寞、思念之情,情感蕴藉〃岁寒堂下两株梅,商量先后开〃,写堂下两株梅花商量好了,先后开放此句以“梅〃为意象,借物抒怀〃商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两株梅花以人的情感动作等,使得画面极富生活情趣;〃商量先后开〃是词人的想象,这想象富有灵气,又包含着诗人的生活乐趣,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
①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
②,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注】
①本词作于元丰三年,苏轼贬居黄州
②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用唐白居易《杨关于本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从题材上来看,此词是一首咏物词b.从字数上来看,此词是一首中调a.此词以物为人,以人写物,妙趣横生d.此词笔致缠绵悠远,属于婉约词c.对本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柳枝》诗‘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也无人惜从教坠〃句中,〃惜〃字运用反衬手法暗露作者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a.〃萦损〃三句,由杨花写到柳树,运用想象,描写思妇困倦的娇眼睁开又闭合b.下阕首句,作者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而后折回杨花c.〃细看来〃三句,作者以景结情,虚实相生,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d..请赏析下阕画线句中数词的妙用3参考答案
1.a
2.d〃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是一种想象奇妙而兼以极度夸张的手法这里,数字的妙用
3.表现为递减性,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作者的一番惜花伤春之情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和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高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把握写作风格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1.词调体式规定是这样的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本词超过字,属于长调126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2.〃以景结情〃错,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d.应该是情景交融,卒章显志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妙处(炼字)的能力
3.〃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意是说满园春色分三成,两成变尘土,一成随流水从柳絮的“遗踪荡然无存生发,以简洁洗练的句子写出了春光易逝的伤感虽然花落无情,好景不长,然而春去有‘归〃一部分归为尘土,一部分归为流水即使如此,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柳絮不复存在,大好的春光也随着柳絮的消失一去不复返了惜”柳絮,进而“惜春光,诗人的情感袒露无遗仔细玩味三个数词“三〃〃二〃〃一〃,推敲比较,却不难看出,逐层递减中语意蕴藉、含蓄、巧妙,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爱春、惜春,面对凋零、坠落又无奈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王维的诗歌和《红楼梦》(节选),完成下面小题辆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
①醉,狂歌五柳前【注】
①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红楼梦》(节选)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j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对《辘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1.i)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a.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b.末句〃五柳〃写景,兼用陶渊明〃自号〃的典故c.这首诗炼字炼句,表达含蓄委婉,境界旷远壮阔d..你认为〃上〃和〃依依〃哪一个更好?写出看法和理由2此处《红楼梦》的节选部分表现了黛玉的某形象特点,此形象特点在《红楼梦》整本书中是前后统一
3.的,请结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任一内容,对此加以分析内容写出概略即可参考答案
1.d答案示例一〃依依〃好〃依依〃与前一句远人村〃呼应,写出了远处的炊烟隐约而轻柔
2.的样子,同时又移情于景,将我〃融于景物之中,传形又传神,表现了田园的宁静安闲,表达了对田园的热爱〃上〃没有〃依依〃更有情味和〃淡〃的境界答案示例二〃上〃字好〃上〃用白描手法,写出炊烟缓慢升腾的样子,极具动态感、画面感(立体感),使人如临其境;虽没有“依依〃那样移情于景,但景物中自然融入情感,是一幅无我之境,更显淡泊,更让人回味无穷答案示例一林黛玉对陶渊明诗歌的喜爱,对田园诗〃淡〃的欣赏,表现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
3.洁品质黛玉葬花,并在葬花词中说〃质本洁来还洁去〃,同样表现出对纯洁品德的坚守答案示例二香菱是薛蟠抢的小妾,薛宝钗不教她学诗而黛玉倾心传授,既说明黛玉对命运悲苦的香菱的同情,也说明她本质上不顾及世俗人情和礼法林黛玉与宝玉互赠情物情诗、同看《西厢记》,都说明她更珍视现实人性而抵触传统礼法答案示例三黛玉教香菱学诗表现了黛玉的诗性、感性的形象特点,对诗的谈论表现了黛玉充满了自然的灵性和秀逸天真的意态风神黛玉葬花,黛玉悲秋,黛玉叫紫鹃搭下纱屉看大燕子回来的对话,都说明黛玉形象中有诗的气韵灵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1.〃境界旷远壮阔〃错误,应该是和谐幽静,淡泊宁谧d.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
2.该题开放式作答,如认为〃上〃好,可分析〃墟里上孤烟〃,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之一》)点化而来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如认为“依依〃好,可分析,〃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既写的是炊烟自远处村庄缓缓上升的景色,又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依依二字似有不舍离去之意,以拟人手法,流露出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依恋不舍之情,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显得更有情味,而滋味更“淡〃真动人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3.从黛玉评诗〃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可见,她喜爱陶渊明的淡然纯真情怀,这反映出她性格上高洁,不远沾染世俗的特点黛玉葬花时,是不忍心花落在地任人践踏,便独自把它们扫入锦袋中,埋入泥土,反映了她的高洁从黛玉对香菱学诗的态度可见,她并不因香菱身为薛蟠的小妾而瞧不起她,反而对香菱充满同情,富有耐心;薛宝钗同样才华横溢,却不愿费心教她;而黛玉则悉心传授,可见她眼中没有世俗阶级、礼法等级之分,只有性灵相投之感在《红楼梦》中,她与贾宝玉之间的感情也是同样出自真纯内心,他们互赠情物情诗,同看《西厢记》,都懂得对方内心对于世俗礼教的不屑而追求真诚的心意,说明她更珍视现实人性而抵触传统礼法黛玉教香菱学诗也体现出黛玉在诗歌上的领悟能力、创作能力极强,她并非墨守成规之人,而是更推崇淡然纯真,越是〃淡而现成〃,越是有诗意,仿佛整个人都是由诗构成的一般,自然而然地散发出天人合一的诗性她对一切自然外物的感受,如葬花,对花儿无限同情与爱怜之意;叫紫鹃搭下纱屉看大燕子回来,对燕子这种自然精灵充满关爱与体贴;她的潇湘馆幽静深远……这些都体现黛玉形象中诗的气韵灵性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咏月
①(清)曹雪芹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朱淑真
②(南宋)凤帏寂寞无人伴山亭水榭秋方半,愁双蛾只旧颦闷一番新,起来临绣户,多谢月相怜,时有疏萤度[注]
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今宵不忍圆
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菩萨蛮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1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a.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b.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