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选择性必修上册文学文化常识部分第二单元
1.《论语》十二章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重要经典,共20篇492章,不相连属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内容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例如,如何立身行事,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买鱼,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js.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o他所删修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o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与“仁”,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其“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其他知识
①“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②在春秋时期,“土”的地位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底层“土”也泛指读书人
③《诗》即《诗三百》,后成为儒家经典,被称为《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④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⑤“君子”指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又指有道德的人;还指妻子称呼丈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⑥“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但是,真正能让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
⑦“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2.《大学之道》《礼记》关于《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皿j《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仪礼》《周礼》《礼记》)之
一、“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一,“十三经”(《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关于《大学》《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颖、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展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其他知识
①“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②天子指古代臣民对帝王的尊称
③庶人指平民百姓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关于《孟子》《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写而成记录的是有关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辩、民本、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孟子》原本不在儒家经典之列,南宋时,朱息将其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它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一本,约三万五千字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取材依据《孟子》作为一部儒家经典,宗旨宏远、逻辑清晰、气势磅礴、语言生动,不仅使孟子在当时即享有雄辩家的盛誉,而且对后世政论、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灭圣”,与孔子并称“乳墨”o他继承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王道”,反对“霸道”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道德修养是政治的根本其他知识
①先王古代帝王,一般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个有名的帝王
4.《老子》四章《老子》关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日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房”o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o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诗著《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关于《老子》又称《道德经》,属于“三玄”(《老子》《孟子》《庄子》)之一,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其他知识
①古代的车古代车中作为载车部分的车厢,叫“舆”“舆”的左右两边立的栏杆和木板,叫衿,车的运转部分主要包括轮和轴轮的中心是一个有孔的圆木,叫毂,用以贯轴车轮的边框,叫耦连接弱和毂的是辐车轮的辐条一般为三十根四周的辐条都向车毂集中,这叫辐辕车轴是一根横梁,上承车舆,两端套上车轮轴的两端露出毂外,末端套有青铜或铁制的轴头,叫喜轴头上有孔,用来纳“辖”,以防车轮脱落辖一般用青铜或铁制成,呈扁平长方形,长约三四寸,俗称销子车轴横在舆下,固定的方法是在舆的底部安上两块木头,用绳索把轴绑在上面它的形状像个趴伏着的兔子,所以叫伏兔
②户本义指单扇的门,引申为房屋的出入口一家人住在一个门内,“户”又引申为家庭单位
③室上古宫室中供人居住睡觉的房间,在堂(上古宫室的主要部分,位于整座宫室前部正中,用于举行各种典礼、接见宾客等)之北有户(门)与堂相通室南墙上有牖,户偏东,牖偏西,左右对称
5.《五石之瓠》《庄子》关于《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等所作,成书于战国时期属于“三玄”(《老子》《孟子》《庄子》)之一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文笔汪洋巡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想象奇特丰富,善用寓言其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关于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园,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o庄子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运用寓言和比喻说理,构思巧妙,描绘生动,想象奇特,文笔汪洋迭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他知识
①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②子在古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就相当于“您”;如果不是面对面,就相当于“先生”也用来称呼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③金
(1)金属的通称,引申为金属制的器物
(2)青铜
(3)黄金,引申为古代货币单位秦代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
6.《兼爱》《墨子》关于《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警、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关于墨子墨子(公元前476或480年一公元前390或420年),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寿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其他知识
①子“墨子”中的“子”是对墨子的尊称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②家、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诸侯的封地叫国
③大夫本文中指职官等级名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
④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⑤诸侯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古诗词诵读
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关于作者张若虚(约670年一约730年),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唐朝诗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土”《春江花月夜》为其代表作,被誉为唐诗开山之作,享有“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之名
2.《将进酒》李白关于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史匹”,与杜甫并称为“生拈”,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口夜记梦》苏轼关于作者苏轼(1037年7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文纵横迟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