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定风波》阅读题及答案三月七日
①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②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洒脱
②吟啸吟咏啸歌
③芒鞋草鞋
④向来此处为方才之意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4分)
(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答案
(1)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2)(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本题3分,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给分若认为旷达人语与归隐人语二者皆有,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词,写眼前景,寓心中事,谈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
(2)比较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和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谈谈本词主人公的形象特点(3分)
(3)上片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
(4)你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参考答案
(1)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只莫听二字便写出性情,穿林打叶声,既是眼前实景,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官场多遭打击的写照,何妨句是前一句的自然延伸,徐行又吟啸,增加了挑战色彩,谁怕就更见出作者坦荡胸怀一蓑烟雨任平生,既豁达,又无奈人生遭遇挫折,像遭遇风雨一样自然,不必害怕,顺其自然,山头斜照自有到来之时
(2)独钓寒江雪的柳宗元,不畏严寒,不惧官场黑暗,傲然独立,突出的是孤傲;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体现出的是淡泊;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面对挫折打击,能自我解脱,显示出的是旷达
(3)莫听、何妨、谁怕、任平生
(4)在作者眼中,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日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用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阅读练习三⑴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什麽人生态度?答案作者在这首词中表现了面对人生苦难之时,无喜无悲、荣辱皆忘、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⑵作者在词中又是如何表现这种人生态度的?词人写眼前景寓心中情;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同时还采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词中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暗指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全词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日常生活小景中,令人领略不尽⑶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答案上片连续用了莫听何妨谁怕任等词语,写出了苏轼面对自然风雨时的从容的心理感受,也写出了他面对人生风雨时的旷达和乐观,进而言之,这便是面对苦难时一种可贵的超脱精神阅读练习四
4.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2分)
5.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6.词的末尾写道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独特感悟和性格?(4分)参考答案
7.一蓑烟雨任平生(2分)
8.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诗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大意相同即可)(2分)
6.这两句表达出诗人独特感悟是自然界如此,人生的旅程何尝不是如此!一切政治风雨都会过去,经过了阵风骤雨的洗礼,得到的常常是轻松与平静表现出诗人旷达的胸怀、开朗的性格及其超脱的人生观(大意相同即可)(4分)阅读练习五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很大,雨点很猛,穿林打叶,风声呼叫,面对这样的情势,一般人都会惊惶失措的可是作者是怎样的呢?他做了些什么事情?答他不慌不忙,一边吟唱长啸,一边慢慢走路
2、作者对于这种在雨中漫步是怎样看待的?由此可见出他怎样的心态?答作者认为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在雨中漫步比骑马还要轻快,这风雨有什么可怕的?表明了他泰然自若、悠闲自得的心态
3、词的第一句写到了穿林打叶之雨,是眼前自然界中的雨,那么,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什么雨呢?作者对这种雨怎么看待?答一蓑烟雨任平生写的是人生中的风雨,作者对人生中各种各样的风吹雨打都是无所畏惧的,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照应小序中哪一句?答照应小序中已而遂晴这一句,这是眼前实景实写
5、如何理解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句?答表层,回头看刚才风雨吹打的地方,一切都归于平静深层,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遇到多少喜悦,都是无所谓的,写的是作者心灵的天空无风无雨这里运用了一语双关的写作手法《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习题及答案・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描绘出“i日游”中怎样的美好情境?请作简要分析
(2)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7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析(4分)
(4)请从语言、意境、结构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5)请简要分析此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⑹词的上片“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表达了的心情,下片“闲登小阁看新睛”表达表达了的心情(2分)
(7)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
①动静结合
②借月色迷蒙、疏影斑驳和豪英坐饮、流水无声、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动静结合碧空中,月色迷蒙花丛中,树影斑驳(静);午桥上,豪英坐饮(动);长河中,流水无声(有动有静);杏花里,笛声阵阵(动)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2)从洛阳旧游到现今偏寓江南(湖州)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豪英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3)
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1分)
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2分)
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的游乐情形
(4)语言:这两句词用语质朴自然,不见矫揉造作之迹“杏花疏影”写所见,“吹笛到天明”写所闻,视听结合,有声有色,很有雅致意境:这两句词选择杏花、笛声两个意象描绘了词人往昔在洛中与朋友在杏花疏影里吹笛的图画,意境淡雅伤感(营造淡雅的情调和忧伤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结构:此句承上启下,仰承“忆昔”,是对“昔”的具体描述;下启“一梦”,与之构成鲜明的对比(答出任意两点即可)⑸
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阕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追忆中寄托了词人对往事的怀念
②对二十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国事沧桑的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如今沦落异族,座中那些“豪英”也已不在,抚今追昔,词人备觉伤感
③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词人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发出“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的沧桑感叹⑹愉悦,欢畅;悲慨,惆怅(一点1分)
(7)运用虚实结合与对比的手法上片由一个“忆”字引起,回忆二十年前英豪的欢聚,是想象虚写;下片用“二十馀年如一梦”来概括世事的变幻无定,写历尽沧桑之后的无奈之感,感叹盛衰兴亡,是对现实情感地抒发忆昔和感今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发为浩叹的苍凉之音(点出两种手法各1分,能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各1分)二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3分)(2丁请指出此诗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4分)参考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了往昔••幅闲适的图景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的疏影里,词人与朋友们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直到天明(2分)与下片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1分)
(2)
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唱,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答对其中的三点即给4分)《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练习题
1.,飞镜又重磨
2.把酒问姮娥,?
3.乘风好去,,
4.,人道是,
5.《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表达作者因岁月流逝、功业无成而生的愁思与抑郁,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与痛苦的诗句是,?
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诗是»o
7.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中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太常引》,词牌名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光无限,词人诗兴大发,挥笔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怀
8.“金波”指月亮金色的光波,“飞镜又重磨”是说月亮像新磨过的铜镜一样明亮这两句都采用借代的手法写出月的特点c.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d.“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表达了自己虚度光阴,不能实现理想的痛苦e.词的下片想象更加离奇,更加远离尘世,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
9、“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这句很精彩,请赏析(6分)参考答案
8、bd(b项“借代”错,应该为比喻d项“说嫦娥白发苍苍怎么还欺负我”错,这里应是我披着白发,我的白发不断地长,像在欺负我)
9、“斫去”是砍掉的意思“婆娑”是指月宫桂树上摇晃的枝叶“清光”指月亮清亮的光辉,象征光明(2分)“桂婆娑”这里采用借喻的手法,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2分)“斫去桂婆娑”既表达作者对南宋朝中议和派打击抗金志士,破坏恢复事业的憎恨,又表明了要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的决心这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耐人寻味,也更有诗意(2分)定风波[宋]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己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参考译文不要害怕听到树林中风雨的声音,为什么不高声吟咏长啸,从容而行呢?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乂有什么可怕呢?披上一件蓑衣就可以在江湖风雨中度过•生料峭的春风把我的酒意吹醒了,身上略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来迎接我回首方才风雨潇潇的情景,离去时,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二、赏析
1.如何理解“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在作者眼里,风雨交加也好,晴天丽□也好,都是没有什么差别的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处境来看,他显然是以此来比喻自己的生活遭遇和人生态度
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相迎”一词,表现出词人经过风雨之后,感受到夕阳斜照给他带来的雨后清新的喜悦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一、参考译文回忆年轻时在午桥上畅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才俊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悄然无声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二十余年如同做了一场梦,此身劫后虽存,但想起•切,就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往今来多少兴亡旧事,都寄托在这三更唱起的渔歌声中
二、赏析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描写往昔情景的用意是什么?词的上阕描绘了往昔在洛中,大家曾在午桥豪饮,座中多是杰出的英雄,月光随着长沟的水波静静东流,在杏花疏影里,大家借着酒兴,畅谈理想,尽情游乐,吹笛到天明的图景与下阕如今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慨抒怀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之情;
②对时光飞逝,闲居湖州,功业未成的感慨之情;
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④感慨古今兴衰变幻,看新晴,听渔歌,自我排解的旷达之情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侏]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参考译文一轮秋月缓缓移动着,洒下万里金光,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乂飞上了天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在人间的光辉更多
二、赏析
1.“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运用了想象、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幻想飞入月宫,砍去枝叶婆娑的桂树,使洒向人间的月光更多,形象、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想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①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之情
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作者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口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一、参考译文向着北方边疆那边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缕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上空,西下的斜阳映照着1口日的边塞城堡,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二、赏析
1.这首词的哪些词语写出了塞外的荒凉?
①“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出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②“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描绘出深秋远塞的景象,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的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③另外“一”“半”这两个量词,实际上展示的也正是与丰富、繁多完全相反的萧疏、稀薄之感,映衬塞外的空阔荒凉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问题归纳
1.请概括长沙过贾谊宅抒发的两种感情
(1)对贾谊的凭吊、悲慨、哀怜、惋惜之情
(2)借怜贾以自怜,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
2.《长沙过贾谊宅》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fi斜时”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感情?秋天的傍晚,诗人在众人散去之后,独自追寻贾谊的遗迹;寒林日斜,故居仍在而先贤故去,思之令人哀叹颔联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在这种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足见其景仰倾慕,第四句,尤其是“空见”二字,进一步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
3.《长沙过贾谊宅》颌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4.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颔联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木联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5.《长沙过贾谊宅》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野无人,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
6.结合《长沙过贾谊宅》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贾谊的同情,对汉文帝的指责,对自身孤独寂寞处境的感叹,以及对当今统治者的不满
7.《长沙过贾谊宅》首联第二句的关键字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一个“悲”字,直贯篇末,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刘长卿自己迁谪的悲苦命运
8.这首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还是着眼于今人今事,“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请结合后两联诗句做具体说明,注意分条作答
(1)颈联出句要注意“有道”和“犹”字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股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这就是所谓“言外之意”
(2)颈联的对句在说:楚国的屈原哪能知道上百年后,贾谊会来到湘水之滨吊念自己;西汉的贾谊更想不到近千年后的刘长卿又会迎着萧瑟的秋风来凭吊自己的遗址后来者的心曲,当世没有人能理解,诗人由衷地在寻求知音,真切地表现了那种抑郁无诉、徒呼负负的心境
(3)读尾联的出句,好像刘长卿就在宅前徘徊,暮色更浓了,江山更趋寂静它象征着当时国家的衰败局势
(4)尾联对句中的“君”,既代贾谊,也指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9.依现代汉语来看,这首律诗不押韵;但按唐代的读音,此诗是合乎律诗规范的推测一下,本诗的“悲”“崖”和在古代是押韵的迟、时、知
10.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d)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了铺垫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以直抒胸臆手法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11.将本诗与课本上左思《咏史》比较,任选一角度,简要赏析两诗表现手法上的异同都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刘诗借贾谊屈原的被贬暗示自己的遭遇;左诗借西汉旧事,表达了对西晋门阀制度的不满诗
(1)借景抒情(赏析颔联)
(2)拟人、反问(赏析颈链、尾联)
(3)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等)左诗
(1)比喻用“松”“苗”比喻有才华的寒门子弟与平庸的世家子弟;
(2)对比两种人不同身份和不同命运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