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二聚体、抗凝血酶等凝血d—iii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分别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iii(at-iii)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10t4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vn、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u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延长>3秒有临床意义
1、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
2、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ii、v、vn、x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3、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缺乏;
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缩短
1、dic早期呈高凝状态;
2、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
3、口服避孕药;
4、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
0.8-
1.5;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法华林”,用药维持范围
2.0-
4.0o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正常参考值20-40秒建议建立各个实验室的参考范围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皿、ix、xi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刈、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前后之比
1.5-
2.5为佳延长>10秒
1、凝血因子vm、xi、xn缺乏症;
2、血友病甲、血友病乙(ix)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3、严重的凝血醐原(因子ii)及凝血因子v、x减少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
4、血循环中有抗凝药物存在如抗凝因子vm或因子ix抗体等;
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缩短
1、凝血因子viii、x活性增高;
2、血小板增多症;
3、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dic高凝期、不稳定性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脑梗塞;
4、妊趁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炎综合症,静脉穿刺不顺利混入组织液;
5、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监控肝素抗凝治疗中aptt的预算期为正常值的
1.5-
2.5倍凝血酶时间参考值1174秒临床应用tt是反映血浆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浆中肝素样物质的多少前者增多和后者减少时tt缩短,否则延长可用于肝素用量的检测延长>3秒
1、纤维增多或肝素、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sle、肝素、肾病)以及at-in显著提高;
2、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增加(如dic纤溶期);
3、纤维蛋白原减少;
4、纤维蛋白原机能障碍;
5、纤维蛋白原分子异常;
6、尿毒症缩短:
1、高纤维蛋白血症;
2、离子存在时或标本有微小凝结块及ph呈酸性监控可用于粗略检测肝素抗凝治疗纤维蛋白原正常参考值2-4g/lo临床应用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i,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纤溶亢进、重症肝炎、阡硬化和溶栓治疗时增加
1、机体感染;毒血症、肝炎、轻度肝炎、胆囊炎及长期局部炎症;
2、无菌性炎症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关节炎;
3、糖尿病酸中毒;
4、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症、脑血栓、血栓静脉炎、心肌梗塞、放射治疗;
5、妇女经期、妊娠晚期、妊高症及剧烈运动后;
6、放疗后,灼伤,休克,外科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减少
1、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性肝萎缩;
2、碎、氯仿、四氯化碳中毒均可使纤维蛋白原减少;
3、dic因纤维蛋白原消耗及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纤维蛋白原呈进行性下降;
4、原发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5、原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6、恶性贫血及肺、甲状腺、子宫、前列腺手术监控溶栓治疗的监控范围
1.2g/l-l5g/l,
1.2g/l时引起病人出血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正常参考值0-5mg/l(0-5ug/ml)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被凝血酶水解后,相继释放出纤维蛋白肽(fpa)a和肽b(fpb),剩余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聚合物,经凝血因子xttta和钙离子的作用后,形成不溶性稳定的纤维蛋白,继而血液凝固其过程是在经过一系列交联后完成,此后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性质稳定,一般不再溶解.,即真正意义上的血栓但可被纤维酶所降解,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生多种复合物,这种多种复合物总和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它是原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一二聚体d正常参考值(日本sysmex系列血凝仪)0-
0.55mg/l feu(60岁以下人群)随年龄增高,口-二聚体有增高趋势,一般每增长十岁,d一二聚体增加
0.img/lo d一二聚体有超过30种检测方法和20多种单抗被使用,目前尚无统一的国际标准,不同厂商的正常参考范围可能不同报告方式有feu(纤维蛋白原当量)和ddu(d-dimer),feu是将d-二聚体的量用降解前纤维蛋白原分子的量来表达,用feu表达的d-二聚体的量相当于用ddu表达的l7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中有一种片段称为d-二聚体,它是交联后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特异标志物之一,是确定体内有无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的指标d—二聚体的含量变化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具体临床应用如下
1、排除肺栓塞(pe)o诊断pe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但其具有侵袭性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d-二聚体检测作为急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大量研究表明,定量检测d-二聚体对pe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当d-二聚体检测值<
0.55mg/l时,可排除pe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被认为是目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机体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逐渐降低若d-二聚体含量>
0.5mg/l,对dic高危患者有极高的预报价值
3、深静脉血栓(dvt)的筛查dvt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属有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筛选试验显得尤为重要d-二聚体检测是dvt筛选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d-二聚体含量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dvt的病人如果d-二聚体含量正常,可完全排除dvt的诊断,从而避免静脉造影对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害
4、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和疗效的观察,头颅ct是最重要的手段,但多数患者发病24h内ct变化不显示密度变化发病后23周,脑梗死区处于吸收期,由于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的侵润,病灶与脑组织密度相等,从而导致ct上见不到病灶反复ct检查,加重患者负担,延误时间在脑梗死急性期,d-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较急性期下降,提示预后良好;较急性期上升者,预后不良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溶栓后lh血浆d-二聚体水平急剧升高至峰值,维持6h,24h后基本恢复至溶栓前水平,48h后明显下降,基本恢复正常,与溶栓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随着血栓溶解,d-二聚体含量急剧上升,当血栓完全溶解,血管再通后,d-二聚体含量迅速下降如果持续较高水平不降,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
5、溶栓的监测及评估血栓发生后,及时给预溶栓治疗\使血流复通,阻止病情恶化,及早解除病人痛苦,更快缓解症状而痊愈,但溶栓是一种很危险很急切的治疗方法,而给药的浓度又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及病人的安危因此药物的用法、用量是至关重要的d-二聚体作为血凝块被降解的特异性物质,它随着血栓被溶解,其血浆含量会不断增加d-二聚体的升高,可特异的指示体内有血栓形成或溶栓治疗有效因此,在溶栓的过程中,d-二聚体含量先升高,而后又降低,说明溶栓已达疗效;若升高后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则提示用药量不足,d二聚体的变化有助于溶栓疗效的观察,指导用药的浓度抗凝血酶”正常参考值活性80%-120%
1、遗传性atih缺乏可分两型lcrm-型即抗原与活性均下降2crm 型抗原正常,活性下降
2、获得性atiu缺乏1athi合成降低,见于肝脏疾病、肝功能障碍、主要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肝癌晚期、常与疾病严重度相关,可伴发血栓形成2atui丢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症3athi消耗增加,见于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dic高凝期、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肺埋塞、妊高症等4atiii水平增高:表明血液抗凝活性增强,见于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口服抗凝药物、使用黄体酮类药物等抗凝血酶ih atiii是作为血液中活性凝血因子的最重要的阻碍因子,它控制着血液的凝固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其血液中atih的水平根据各种疾病、症状而变化,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肝疾患、肾病综合症等降低血液中的atih水平降低可能会导致肝素治疗效果无法呈现atiii的活性作为对于此类疾病的监测、病态分析、预后判定以及肝素治疗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注意事项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
1、采血防止组织损伤,避免外源因子进入、尽快送检、避免从输液管取血,以防稀释,用药、抽血时的压力、时间长短会影响局部血液的浓缩,可影响血小板释放和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
2、收集管要求塑料管或聚乙烯试管
3、抗凝剂选择推荐用
3.8%的枸椽酸钠,能有效阻止v和vw降解、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
94、血浆的保存取血后应立即做或血浆放冰箱2-8℃,塑料试管影响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