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苏州市近七年来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
一、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分)at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i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b[造饮辄尽,期在必醉i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c]曾不吝情去留[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dj环堵带举,不蔽风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e,忘怀得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6.c、d(a.亲戚亲近b.往、到创造c.离开d.冷清的样子e.得到、获得,与“失”相对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8.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因而用它作为自己的号
9.作者以颜回自况,表现他安贫乐道的道德情操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鼓励考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下边的答案供参考这两句分别说出了五柳先生读书所采用的两种态度、两种方法一是他的嗜好是读书,其方法便是只求懂得大概,不强求有深刻理解;二是说明他读书的最高境界,往往因能“会意”而如痴如迷,其方法当是熟读深思-也就是“观其大略”在先,重在博览;“务于精熟”在后,期在“会忌、o
二、阔读《与朱元思书》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挣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4分)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群臣进谏,门庭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夹岸同山,皆生搴树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潭记》)c「负势竞上,互相轩邀■y〔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储东阳马生序》)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于园》)e.「横柯上蔽,在昼扰昏y・【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答]和
7.“莺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争高直指,干百成峰,(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抒写了“莺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e(a像b耐寒/使寒c凭借/背着d返/反,反而e遮蔽)・・・・・・
7.“莺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8.(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9.“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彻,影布石亡”
10.作者所写的“莺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境界
三、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j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a v,i行道之人弗受(《孟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yi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r余人各复延至其家i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不足为外人道也d3l以咨诚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遂与外人间隔e nl又间令吴产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8.食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马)也(《马说》)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山”(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黄发垂髻”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髯”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四、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6—10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入所譬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陈胜、吴广乃误日〔聚室而谋日(《愚公移山》)■「扶苏当数谏故【先帝不以臣卑鄙(可出师表》).c j卒买鱼烹食l i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得鱼腹中书dr,i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f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i凝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我邹忌讽齐王纳度q[答]______和
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旦日,卒中往往语••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
7.b
8.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9.
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10.
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6—10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蒂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而往,暮而归■a)*,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b.山间之朝暮也,1膝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i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ic j・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i而乐亦无多也.1n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水落两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
8.意思(2分)
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2分)
1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2分)
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冈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基本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题6—10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j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面哪两组句子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4分)()()a j由此理之,王之蔽甚矣1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j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b1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j能谤讥于也朝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j同寡人之耳者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j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广故契言欲亡(《陈涉世家》)
7.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a.今齐地方千里••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6.ac
7.d
8.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9.“蔽”,指受蒙蔽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的效果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1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的回答言之成理即可《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曾刿论战》“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七、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题6—1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趾,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 j毕力平险1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j指通豫南,达于汉阴bi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杂然相呼c1邀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j何苦而不平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
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齿匕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6.c
7.d
8.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
9.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配”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0.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