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报告7月26日,化工学院向阳小分队,带着一时无法解决的疑惑,在不同的三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7月26-27日,这两天我们走访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通过在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情况、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要情况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对这三所高校的学生总共做了300份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1、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从各年级学生情况来看,
一、二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小,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与不满意的人数基本持平,但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过大,应引起重视,三年级学生生活满意程度差异较大感觉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比例为64%,感觉不满意人数比例为36%从整体上看,满意和基本满意o人数多()
2、大学生人格健康测试upi,从各年级学生情况来看,二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人数比例为各年级最高,三年级可能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包括需要关注群体)高达72%,一年级学生有明显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相同从具体数据统计,7%学生曾有轻生的念头,38%学生自认为心理有问题,大三年级学生心理状况不如低年级学生女生心理健康不如男生
3、大学生生活困扰状况,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感到最困惑()的事项是“人生发展与职业选择上有困难”69%,其次是“思()(),想上有困惑”52%课程学习有困难”45%”“自我管理能()()力不强”40%经济困难”35%,“人际关系与沟通上有困难”()30%
4、大学生对心理辅导的需求情况,据调查数据统计,有38%的一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53%的二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有45%三年级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显示还表明,一年级学生不需要心理辅导的人数比例是各年级最高的,可见低年级对心理辅导方面的信心不足
5、大学生对生活辅导的需要情况,从选择人数上看,大学生最需要辅导项目为“在我面临人生重大选择时提供参考意见”和“解答一些思想问题”(62%),2-4位为“介绍为人处事的经验”(53%)”介绍和开放校内外资源”(52%)“在我难以自我控制时给予警醒”(45%)除了经济救援这样非辅导性的项目外,大学生对辅导的需求状况与他们的生活困扰状况是基本一致的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7月28-29日,针对大学身价值取向的调查,我们走访离我们较近的上海旅游专科学院,上海商学院我们通过政治观取向、道德观取向、择业观取向、消费观取向四个方面来访问调查,做了200份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惊人地发现在调查的学生中,他们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如下:
1、轻重倒置,忽视专业课学习第一表现为对参加学生活动过分热忱.大学是充满活力的地方,最大的一个表现就是大学校园中有许多学生社团在它们的组织下,大学校园表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泼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灵气,高校教育者极力主张在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学生工作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锻炼自己,培养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在他们的推崇下,广大学子渐渐形成了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思想观念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面对种种新鲜事物,他们很难做出判断面对是否要去参加学生工作部门和社团组织的选择时,他们失去了高考场上的英明主见,尽管他们本身能力有限或不适合选择的工作,但是毅然地加入了学生工作队伍大一新生的课余时间一般很多,又加之不知道如何在大学中学习,他们就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组织各种活动上,而不去复习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考试时,由于还没有带便条的习惯和勇气,这样的积极分子就只有“望纸兴叹”,将获得学分的希望留到补考第二表现为从事各种兼职,耽误学业大学生从事兼职已经被学校和社会广泛认同,有调查显示:有近40%的在校大学生曾经做过兼职,在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大学,,生中有近60%表示如果有满意的条件他们愿意从事兼职无论是从事过兼职的同学还是没有从事过兼职的同学普遍都认为,从事兼职明显可以锻炼自己的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毕业寻找工作增加徐码由此可见,大学生从事兼职是值得推崇的但是,问题也就在从事兼职的合理性中产生了“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对于刚刚准备走向兼职道路而对兼职又没有清楚认识的的人来说,这句黑格尔的格言成了他们行动的催化剂和急噪的镇静剂他们在对大学本身都还没有失去新鲜感时就开始从事兼职,并错误地认为在大学学习是次要的,抓紧时间培养自己以后工作需要的能力势在必行他们迟到早退,旷课,夜不归寝,忙于应酬,但是他们浑然不觉这其中的错误,因为他们自认为有相当合理的理由、标新立异,追求‘个性”2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理特征的总和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着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个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误解,往往认为一个“倔强”、“要强”、“坦率”、“固执”的人很有个性;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的人没有个性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少说是不全面的“倔强”、“要强”、“坦率”、一执是种人在其生活、实践中经常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心理特征由于这种倾向的个性特征比较鲜明、独特,往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文雅”、“平和”、“斯文”、“柔弱”也同样是一种性格温和、希望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带有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特征只不过这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比较平淡而不鲜明,往往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罢了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一种倾向性的个性特征,不管这种特征是鲜明的还是平淡的,它都表明了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现在的大学生,学习可以不好,做事可以没效率,但是一定要有“个性”.这里的所谓“个性”可不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个性比如说,敢在课堂上和老师顶嘴,敢逃严厉老师的课,敢穿希奇古怪的服装,敢到处乱发脾气……这些都已经成为病态的个性倾向,却在大学生中形成一股潮流另外,还有不少被人们称作“怪才’的大学生这个“怪才’可不是那种在某些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人,而是那些总喜欢标新立异,大放厥词的人他们并不是大脑方面有什么缺陷或异同,而是误解或者曲解了言论自由的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说出与众不同的言语,就是领会了大学中言论自由的思想,实际上,他们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有一种被人关注的优越感
3、忙于考证书,拿资格为了顺利地找到工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课余参加职业资格考证培训据我们暑假前的调查显示:200名学生受访者中,暑假期间准备和正在参加英语、计算机等培训的占70%几位大一新生说,刚入校就有老生告诉他们,大学四年,除了上课还要考证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已经掀起一股势力强劲的“考证热”,注册会计师证、律师资格证、证券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毕业后准备从事it行业,还需要考取微软的各种认证,此外,还有秘书资格证、程序员、计算机操作员、甚至包括驾驶证大多数同学认为,基本的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已经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拥有各种综合能力,阅历越深,被用人单位录用的几率就越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选择误区,这种误区给社会投机者无偿送去大量钱财的同时,浪费了大学生宝贵的青春证书最多只是一个“敲门砖”,关键还要看实际工作能力
4、应付考试,游戏人生在当代大学校园中,已经诞生了一种实在的思想大学是“严进宽出”的地方这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大学的考试简单化,甚至过程化大多数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花太多时间准备考试,在考试前几天看看老师平时讲的重点就不会挂科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代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许多轻视大学考试的学生他们平日不会学习,考试前也不会准备,而是用作弊来对待大学考试他们认为,反正考试都是这样简单,没有什么意思,何必要去认真对学习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激情后的大学生大多选择用网络麻醉自己他们对学校的教学规定和寝室管理制度视而不见,能逃的课程就尽力逃,不能逃的课程就走进教室沉睡45分钟夜不归寝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在大四同学中甚至有一个月连续上二十多个通宵的惊人记录对于上网特别频繁的大学生,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首选过度玩网络游戏使有的大学生不仅失去金钱而且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5、及时行乐,得过且过大学生是很自由和独立的一个集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再由父母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因为远离了父母,大多数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是完全由父母定期汇到在还没有踏足社会,不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会在刚刚拿到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的时候就大吃大喝一顿,或者到商场疯狂购物,体验大款阔绰的生活在这部分人中还有极少数存在攀比的心理,周围人有的物品他没有,他就会出于嫉妒地去满足自己不切实际的贪欲,即使是把下个月的生活费用也再所不辞人人都有被认同和归属的需要,没有人和自己打交道是痛苦的,但是每个人对这样的需要的层次并不是一样有的渴望在自己的身边有很多的朋友,有的则只是希望有一两个朋友,认为其余的人只是扮演了过客的角色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立能力也相对较强,由于在刚刚进入大学时发现人们不再象以前那样的热情和善解人意,有部分的大学生就对周围的同学开始敷衍对待不去得罪人,也不去主动接触别人,在旁人看来他并不缺少友谊,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的朋友现在的大学校园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是多重人格和矛盾激烈作用的产物他们曾经期望自己在大学时有所作为,绝不虚度宝贵的四年,但是残酷的现实又很快将他们淘汰下来,尽管没有被挤进“弱势群体”的行列,但是他们对自己已经明显地失去了信心这群人也动过堕落的邪念,但是想起家人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和父母为自己劳动的艰辛,他们又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复杂感情的交织使得他们选择了平凡,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就是他们上大学的目的,他们按部就班,得过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