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备课参考发掘阅读背景l题目解说曹刿(gui),春秋时鲁国人“战〃指齐鲁之间的“长勺之战”曹刿论战”意思是曹刿论作战的道理,表明文章的重点不在记叙战斗情况,而在记叙曹刿论〃战略、战术
2.作品档案作品《左传》作者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着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4)内容简介
3.写作背景春秋时期,齐国是个大国,鲁国是个中等国,齐大鲁小,齐强鲁弱齐国的国君齐襄公荒淫无道,国内危机四伏,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逃到国外避难当时,公子小白逃到莒
(2)国,公子纠逃到鲁国这年齐国的大臣杀死了齐襄公,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国内无君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争夺帝位,于是鲁国派兵护送公子纠,莒国也派兵护送公子小白赶回齐国结果是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春秋时有名的五霸之一)之后,他立即出兵打败鲁军,并迫使鲁国杀死同他争夺君位的公子纠第二年,即鲁庄公十年(前684),齐国乂出兵攻打鲁国鲁军在曹刿的出色指挥下,在长勺把强大的齐军打败,赶出了鲁国的国境这就是《曹刿论战》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4.文体知识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缺点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汉代司马迁所独创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司马迁的《史记》和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常考字词清单通假字字例句释义小惠未褊通遍”,遍及,普遍词类活用词例句释义福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情必以情名词作动词,以实情判断鼓一鼓作气名词作动词,击鼓下下视其辙名词作动词,下车公问其故名词,原因,缘故故故逐之连词,所以其基乡人曰代词,他的,指曹刿的一词多义公问其故代词,那样做吾视其辙乱代词,他们的,指齐军的弗敢加也动词,虚报加万钟于我何如焉(《鱼我所欲也》)名词,益处肉食者谋之代词,这件事公马之乘代词,代指曹刿之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助词,补足音节,没有实际意义公将鼓之何以战介词,凭借以必以分人介词,把必以信介词,按照又何间焉语气助词,呢焉惧有伏焉兼词,在那里民弗从也动词,听从从战则请从动词,跟随小信未孚名词,信用信必以信名词,实情古今异义词例句古义今义伐齐师伐我进攻砍伐间又何间焉参与隔开,不连接;中间鄙肉食者鄙鄙陋,目光短浅卑鄙狱小大之狱案件监狱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牺牲牺牲玉帛可以可以一战表许可、可能两个词,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加弗敢加也虚报增加再再而衰第二次又文言句式句式例句判断标准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战”何以战倒装句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长勺战〃战于长勺省略主语“曹刿〃和宾语“鲁庄公(曹刿)乃入见(鲁庄公)省略句民弗从(鲁庄公)也省略宾语“鲁庄公”(你)又何间焉省略主语“你”可以(之)一战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指”能尽职尽责这一条件〃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再”和“三”后省略谓语“鼓”咬文品句嚼词原文注释译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师】军队【伐】攻打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交代背景】开篇用史学家的笔法,交代对话的背景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公【将】战【将】准备鲁庄公将要迎战和鲁庄公决定应战,为下文普刿曹刿【请】【见】【请】请求【见】接见曹刿请求庄公接见请见做铺垫其【乡人】日“【肉食者】【乡人】同乡【肉食者】吃他的同乡说“位高禄厚的人谋划【重点句】将战未战之时,敢于【谋】之,又何【间】焉?”肉的人位高禄厚的人【谋】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挺身请见,足见曹刿美心国事,h.胸有良策谋划【间】参与【反衬】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劳动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肉食者】吃肉的人,位高禄曹刿说“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引出肉食【远谋】”厚的人【鄙】鄙陋,这里指目不能深谋远虑者鄙,反衬曹刿的“远谋”光短浅【远谋】深谋远虑【伏笔、文眼】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乃】入见【乃】就就进宫去见庄公对统治者的鄙聃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性普刿的答语是问“【何以战】?“【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何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全文的纲领,一个“鄙”字,为下什么以凭,加齐国)作战?”文埋下伏笔;远谋二字是全篇的文眼公日“衣食所【安】,【安】有“养”的意思鲁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一答】分衣食是对官僚责族而言的,而民不能及这一条表现庄【弗】敢【专】也,【必】以【弗】不【专】个人专有不敢独自享受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之分人”【必】一定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护上,庄公一答,已经现其鄙”【对.】日“【小惠】未【对】回答【小忠】小恩小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编】,民【弗】【从】惠【褊】同遍,遍及【弗】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也”不【从】跟从【二答】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于天地神灵,祈盼天地神灵的庇公日“【牺牲】玉【帛】,【弗】【牺牲】指猪、羊、牛等【帛】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佑,再次展现其鄙敢【加】也,必丝织品【弗】不【加】虚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三答】庄公三答,始有所悟,以【信】”报【信】实情神”以忠待民,则民服矣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对日“小【信】未【孚】,神【信】信用【孚】为人所信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未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弗】【福】也”服【弗】不【福】赐福,保(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这佑保佑您的”就初步显示了普刿的“远谋,公日“小大之【狱】,【虽】【狱】案件【虽】即使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对话描写】曹刿肯定庄公的第不能【察】,必【察】明察【情】实情判断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三次回答有了可能取胜的条件,以【情】o”据实情来处理”还需要正确的指挥,因为“肉食者鄙”,所以普刿说“战则请从“请从为下文张本综观曹刿所对日“【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属】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言,【可以】一战战则请【从】”类【可以】可以凭借【从】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如跟随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您去”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乘作【于】在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公将【鼓】之庄公要击鼓进攻【鼓】这里作动词,击鼓进军皆着眼于“民,可见其远谋”刿日“未【可】”【可】可以曹刿说“不可以”齐人【三鼓】【三鼓】三次击鼓齐军三次击鼓进攻刿日“【可】矣”【可】可以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略写】战争地点一语带过仅齐师【败绩】【败绩】大败齐军大败此一句,庄公对曹刿论战及请从的态度不言自明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鲁庄公就要驱车追击齐军【照应】庄公冒失急蹦,岂能取胜?再次照应前文的“肉食者鄙”【伏笔】待敌三鼓后而鼓,以养我军之锐气,为下文“彼竭我盈设伏笔【关键词】“齐师败绩”证明普刿指挥的正确性,将驰再次表现庄公在军事上的无知【动词】视望而后“逐,察看敌情,把握战机,适时做出决断“遂逐齐师”再次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性这一段文字,写庄公,以“将鼓”将驰跟上文将战相应,表现出他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村,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这实际上是又一次把曹刿的远谋和庄公的“鄙”进行了对比【过渡句】此句承上启下“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见庄公完全不懂军事,这既印证了开头说的肉食者鄙”,又自然引出曹刿的论述【论述】这段论述用两个“夫”字依次带出两层意思第一层以“战,勇气也为根据,刿日“未【可】”【可】可以曹刿说“不可以”下视其【辙】,【登轼】而望【辙】车轮轧出的痕迹【登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之,日“可矣”轼】登上车前横木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遂】【逐】齐师【遂】于是【逐】追赶,追于是就追击敌军击既克,公问其【故】【既克】已经战胜既已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经【故】原因,缘故的原因对日“【夫】战,勇气也【夫】发语词,用在句子开头,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没有实在意义一鼓【作】气,【再】而衰,【作】振作【再】第二次三而竭【竭】耗尽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土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尽了彼【竭】我【盈】,故【克】【竭】耗尽【盈】充满这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之里指士气正旺盛【克】战胜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夫】大国,难【测】也,【惧】【夫】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有【伏】焉际意义【测】推测、估计【惧】行动是很难预测的,我恐怕在那里害怕【伏】埋伏有埋伏【辙乱】战车轮迹很乱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我看到他们的战车轮迹很乱,远望(mi)】,故【逐】之”【靡】倒下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进攻的观点,回答r作战时为什么在齐人三鼓”之后他才认为可鼓的问题;第二层以大国,难测也”,以谨防埋伏为根据,提出判断敌方真实动态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矣”的原因以上见解精辟、中肯,充分说明曹刿的确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盘点阅读收获主题归纳通过曹刿与鲁庄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阐明了作战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赞美了曹刿的爱国之情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全文以“论战”为重点进行选材与剪裁,以突出曹刿高明的战略与战术“论战”部分(第
①©段)写得详细,作战部分(第
②段)写得简略“论战”部分紧扣一个“论”字,详细写曹刿战前取信于民的言论,战后胜利经验的总结,这反映了曹刿的“远谋”一一高明的战略战术作战部分重点写曹刿的两个“未可”与“可矣”的英明决断,突出了他在战场上的“远谋”作战部分的叙述为第
③段的“论”做铺垫,第
③段的“论”就是根据两个“未可”与“可矣”展开的其他内容如君臣相见之礼、战前布置、战场具体情况、胜利的具体过程等都只字未提,因为这些与“论战”和曹刿的“远谋”无关或关系不大
2.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本文运用对比衬托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刻画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一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将战”而不知“何以战”,曹刿调查研究之后得出结论“小大之狱”“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在作战过程中,鲁庄公盲目地“将鼓之”和“将驰之”,而曹刿则两次阻之日“未可”,到有利战机才日“可矣”在作战总结阶段,鲁庄公不知为何取胜而“问其故”,曹刿一一分析回答这样,写出了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的“鄙”无知无能,鲁莽草率;反衬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从容镇定,有政治远见,也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3.语言简练生动全文只有二百多字,极精练地描述了一场战争的全过程,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论述了一个高明的战略战术思想如“十年春,齐师伐我”,七个字就交代了战争的时间、事由“齐师伐我”,表明这是齐国攻打鲁国,褒贬分明曹刿见鲁庄公后开门见山地提出作战的关键问题“何以战”,免去了对君臣相见时的繁文强节的叙述“齐人三鼓”一句,就包括了齐军第一次和第二次击鼓进击鲁军而鲁军未出击的战况,也写出了齐军依仗数量上的优势企图迅速取胜的急切心理两个“可矣”就概括了鲁军进军的情况“齐师败绩”四个字概括了齐军溃败的具体情况文章惜墨如金,做到了辞约而义丰,言简而意明难点探究
1.怎需评价文中的曹刿和鲁庄公?文中的曹刿主动请见鲁庄公,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主动询问战事准备,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主动请求参与战争,表现r他卓越的军事才能;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表现了他过人的军事谋略而文中的鲁庄公能在科刿的论战中悟出民心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以及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不像一般的昏君刚愎自用,而是大胆起用人才,并能接受正确意见可见,在本文中他是一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国君
2.纵观全文,请分析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有哪些首先,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其次,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然后,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保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