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文本内容: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参考资料地形地貌类型地表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从形态上主要分为陆地地貌形态和海底地貌形态从成因分,可分为内力为主和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形态陆地地貌形态陆地表面是起伏不平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陆地地貌主要有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因为丘陵和山地的形态无大区别,海拔高度小于500米,相对广度小于100米的山地就是丘陵高原和平原也没有严格界限,盆地实质上是山地和平原两种类型的组合山地地貌包括山岭和谷地两种类型高出平地之上具有顶、坡、麓三个部分组成的地表形态叫做山,山顶叫做峰;呈长条状延伸的山叫做岭,山岭的顶部叫做山脊;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山岭系统叫做山脉一条山脉可以包括许多条大致平行的山岭及其间的谷地平原又可分为低平原和高平原两类通常把绝对高度小于200米的沿海平原和盆地底部平原叫做低平原;地面切割较浅的高原叫高平原,如我国的内蒙古高原海底地貌形态海底地貌也是多样的,总的说来,海底地貌可划分成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大陆架是大陆壳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在构造上是大陆的组成部分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向深海盆地过渡的一个很陡的斜坡大洋底是海洋底部的主体部分,约占海底总面积的80%o大洋底地形的起伏也是很大的在大洋底部有绵延数千千米的海底山脉(也叫海岭),把洋底分隔成数个面积广大的海盆海底也有火山,火山露出水面就是火山岛此外,在太平洋的边缘还有数千米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弧,海沟和岛弧分布的地区是海底坡度最大、高差极为悬殊的地方中国的地形地貌我国地形多样,类型齐全,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戈壁、沙漠、洞穴无不典型壮观在我们的地形图上,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说明我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西部多是海拔几千米的高原和山地,东部主要是平原和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就好像一座巨大的阶梯一样,由西向东逐级下降在祖国的西南部,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这片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上横卧着一列列雪峰连绵的巨大山脉镶嵌着无数牧草丰美、湖光闪烁的大小盆地这里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也是我国地势的最高级经过青藏高原北缘的昆仑山、祁连山和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势迅速下降到海拔1000米〜2000米或更低一些,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在这一级阶梯上,分布着三个盆地和三块高原,即准喝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从第二级阶梯再往东,翻过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直至海滨,地势大部分已降低到海拔500米以下,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这里自北而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一片广阔的低山丘陵包括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等一些规模较小的平原第三级阶梯以东,就是大陆向海洋延伸的浅海大陆架这里海深都不足200米,可以算作我国地势的最低级地貌成因类型内力和外力的相互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力是指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作用,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内力作用可归结为隆起和沉降的对立统一外力可归结为侵蚀和沉积的对立统一但外力的侵蚀和沉降却与内力的隆起和沉降相互依存侵蚀作用主要在隆起的山地高原上进行,沉积作用主要在沉降的平原和盆地内进行,这就是外力和内力的对立统一内、外力相互斗争彼此消长的过程,就是地表形态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地形地貌举例著名的长江三峡就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长江三峡以雄伟险峻闻名中外,它是地壳不断抬升、流水不断侵蚀切割形成的,也就是说是内力和外力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长江的上源原来在巫山,由于巫山的不断上升,同下游的地面的高差不断增大江水从高处向下流,特别湍急,不仅冲蚀两岸,还冲蚀河底,使河床越来越深,使两岸越来越险峻形成了长江三峡这样的深邃峡谷我国最近发现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也是水流切蚀岩石和地壳抬升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地壳的快速抬升是主导因素以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大陆、大洋盆、山脉、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巨大的地貌单元,就其宏观特征来说,都是由于地球内部引起的地壳运动形成的如火山、熔岩高原是岩浆活动形成的地形地貌举例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是地壳上升隆起形成的,是以内力为主形成的地貌青藏高原在几亿年前还是一片长条形的海洋,与太平洋、大西洋相通,后来地壳发生了多次强烈的运动,喜马拉雅山从海底逐渐升起,高原也大幅度地隆起,成为“世界屋脊”除此之外,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中国的太行山麓都是地壳隆起的产物东非大裂谷一一世界上最长的大地裂谷带,是由于地壳的两个巨大的板块分离运动的结果它纵贯非洲东部,分东西两支,东支长近6000千米,西支长近1700千米科学家预言,总有一天,裂谷会越来越宽形成海洋,非洲东部将会从非洲大陆上分离出去长白山主峰白头山的天池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于历史上多次的喷发,在山顶部形成了一个又大又深的火山口最近几百年来,火山没有再喷发过,可是降落的雨水却汇聚到火山□来了于是在海拔2700米的山顶部出现了一个水面辽阔、深不见底、世界上罕见的大湖——氏白山天池天池湖水从一个缺口流入一条小河,河水下行只有1000米,便从悬崖上跌落下去,又形成一个高68米的瀑布牡丹江的吊水楼瀑布是火山“建造”的牡丹江附近的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流进江里,在江上“建造”了一条岩石大坝于是大坝上游的河水被拦蓄为镜泊湖当湖水水位超过这条大坝时,湖水就漫过大坝从坝顶泻落,形成瀑布以外力为主形成的地貌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都带有外力作用的鲜明烙印塑造地貌的外力有流水、冰川、地下水、海水、风等,因而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又可分为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冰川地貌、风成地貌等多种类型地形地貌举例黄土高原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面积达40余万平方千米,黄土层一般有50米〜60米厚,厚的地方有200米,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广袤的黄土世界黄土高原上数百万亿吨的黄土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同学派的地质学家曾提出过20多种黄土成因假说,影响较大的有“水成说”“残积说”“风成说”及“多成因说”四种“水成说”认为,黄土主要是由流水从离高原不远的周边地区携带来堆积而成的;“残积说”认为,黄土是高原基岩在千万年的风化作用下就地成土的结果多数中外学者主张“风成说”,他们从分析黄土物质的基本特点入手,认为黄土物质的物源与我国西部大面积的沙漠有关黄土物质的搬运主要依靠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高压气流,它的形成,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地质综合作用,经过了物源的形成、搬运、分选及堆积成土这样三个前后相因的历史阶段在长期的争论中,“风成说”最具说服力,但又不足以完全否定“水成说”“残积说”孰是孰非,尚未定论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有一片被山岭环绕的我国最大的平原一一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河流的冲积平原东北平原又大体上可分为三部分: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之间的一块主要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形成的,所以称为三江平原;南部的一块主要是由辽河冲积而成的,称为辽河平原;中间的一块,是东北平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的形成一直可以追溯到1亿3000多万年以前的燕山运动时期那时北方地区曾发生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形成高耸的太行山到了距今30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时太行山再次抬升,东部地区继续下陷久而久之,就在山麓东部形成一大片扇面状冲积平原由于黄河、海河、滦河等水系每年都要携带大量泥沙,自西而东冲刷和堆积到东部低洼地区使古冲积扇面积不断向东延伸扩大,最后终于形成了平坦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海港东北的崇明岛,在全国大岛中排名第三,是个冲积岛,是由江河携带的泥沙堆积成的长江的含沙量虽然不算大,但是水量十分丰富,每年流进大海的水量约1万亿立方米输沙量约4亿5000万吨因为潮汐的作用,海水每昼夜有两次向长江倒灌倒灌的海水顶住了奔腾入海的江水,使江水流速大大减慢,越近长江口,流速越小江水向大海搬运泥沙的力量就减弱,泥沙就大量沉积下来另外,江水中悬浮着一种极微细的胶体物质,本来是不容易沉积的,但是由于江海相会,含盐的海水与盐分极少的江水混为一体,发生了化学变化,凝聚沉积下来,就像豆浆碰到卤水凝聚成豆腐那样,在江口堆起了累累沙洲到公元1853年,形成今日崇明岛的前身一一长沙在长沙演变为今日的崇明岛的过程中,人们兴建了海塘和石坝,制止了崇明岛的坍塌,使县城和全岛基本上稳定下来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有多种说法,最近的研究表明,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即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2700万年0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地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北美洲尼亚加拉大瀑布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它的河床由几种不同性质的岩石组成,较软的岩石被流水侵蚀掏空,上层岩石塌落,形成陡崖,流水从高处猛跌下来,就形成了瀑布板块构造学说许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有关地壳运动的奥秘,并且对地壳运动的机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理论目前比较盛行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一种全球构造理论,能比较好地解释现在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所以普遍为人们所接受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断裂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由于地球内部软流层物质的循环对流,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因此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也大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比如,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板块运动对地表影响举例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比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如果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挤压大洋板块往往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俯冲带附近常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受挤向上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如马里亚纳海沟、东亚岛弧链、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等等如果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则常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阿尔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等风化作用在温度、空气、水和生物共同的作用下,形成岩石的破坏变化过程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使坚硬的岩石变成碎小的石块、沙子和黏土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也叫机械风化作用)和化学风化作用(包括生物化学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坚固的岩石机械地崩解为各种大小不同的碎块和微粒,而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岩石的这种被破坏过程叫做物理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是引起物理风化的主要因素,岩石受热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由于岩石表层和内部受热不均,因而产生岩石表层不均匀的膨胀与收缩,膨胀时产生平行于岩石表面的裂隙,收缩时又产生垂直于岩石表面的裂隙,这样岩石便慢慢被剥离破碎了当有水渗入岩石的裂隙缝里并在那里冻结的时候,体积膨胀,对岩石的缝壁产生巨大的压力,能使任何坚固的岩石发生劈裂,这种现象叫做冰劈作用生长在岩石裂缝中的植物的根所发生的机械破坏作用,也是物理风化作用的一种因素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在水、空气和生物活动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形成新的矿物,改变了原来岩石的化学成分,岩石的这种变化过程叫做化学风化作用引起化学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水和空气中的氧及二氧化碳岩石的矿物成分遇到空气和水中的游离氧便发生氧化作用,形成新的矿物,比如黄铁矿经氧化后变成褐铁矿水对岩石能起水解作用例如,正长石被水解变成高岭土水对岩石还能起溶解作用,特别是水中的二氧化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最为普遍例如,石灰岩被溶蚀形成岩溶地貌生物的活动也能引起岩石的化学分解,比如定居在岩石表面的苔薛、地衣和细菌常分泌出的有机酸,植物死亡分解形成的腐殖酸,都对岩石有分解作用总之,各种岩石在化学风化作用下,逐渐遭到分解破坏,一方面形成不溶性黏土矿物,残留在原地;另一方面还可形成一些可溶性物质随水流走,被搬运到其他地方土壤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在生物、气候、地形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即具有能够满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的能力土壤是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生产活动不仅影响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和过程,也改造着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水分、土壤空气等物质组成不同土壤的物质组成成分的数量是不同的,按体积计,土壤中的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约占12%空气和水分约占50%土壤矿物质主要指岩石风化的产物岩石、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形成大小不同的矿物质颗粒,这些颗粒以其直径的大小,可以区分为砾石、沙粒、粗粉粒和粘粒几个粒级土壤中各种矿物质颗粒所占的比例,决定土壤质地及其有关性状一般按沙粒、粗粉粒、粘粒含量的百分比把土壤分为沙土、壤土、黏土等类,其中壤土对植物的生长最为有利土壤有机质指土壤中来源于动植物的所有有机物质,包括动植物残体、腐殖质和各种简单的有机物质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又重新合成的复杂的有机胶体,呈黑色或褐色,无定形它具有适度的黏结性,能使黏土疏松,沙土黏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它本身还有多种养料,又有较强的吸收性,能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也能缓冲土壤酸碱度变化,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土壤颜色的深浅和腐殖质有关,腐殖质含量多时,土壤呈黑色;腐殖质含量少时,土壤呈灰色土壤中的水分不是纯净水,而是一种溶液土壤溶液中最常见的物质有碳、氮、磷、钾、钙、镁、铁、硫的化合物或离子,这些都是植物离不开的养分土壤空气是指存在于土壤空隙里的气体,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土壤的空气含量不同土壤空气里含二氧化碳比大气多,含氮量比大气少河流地貌“v”形谷河流常常发源于陡峭的山坡上,在源头附近,河道直而较窄,河流的流速很快,河流以向下侵蚀为主,向两侧侵蚀次之,这时形成深切的河谷即“v形谷,谷底几乎全部为河床占据急流或瀑布河流经过不同的岩性区域,向下侵蚀的作用不均匀地进行,由于较软的岩石容易被侵蚀在硬岩和软岩河段之间出现陡坎,形成急流或瀑布形谷和河漫滩由于河流的长期下蚀,河谷纵剖面坡度逐渐变小,流速减慢,河流的侧蚀作用加强,使河谷开宽,这时河谷的横断面呈字形,在谷底河床两侧往往形成较宽的由河流冲积物堆成的河漫滩河漫滩是河流在高水位时能被淹没的谷底部分阶地由于地壳运动或气候变迁,河流下切作用加强,原来的河漫滩相对上升,高出洪水位之上,形成谷坡上的阶梯状地形叫做阶地有的河流形成多级阶地曲流天然河流由于受到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绝大多数是弯曲的当河流两边不断加宽时河流的凹岸受到侵蚀,凸岸堆积,最终,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牛辄湖在洪水期间,河流的弯曲地段,高水位的河水不沿原有的河道裁弯取直直流而下当洪水退下,沉积物堵塞曲流的两端,裁去的河湾与河流隔绝,成为牛胡湖三角洲与冲积平原河流在流入海洋或湖泊的河口地段,由于流速降低,发生大量沉积,形成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平原,因而命名为三角洲i入海河流的河口地段受河流与海洋两种力量的作用,在潮流影响的范围内,涨潮时,河口水位升高流速降低,发生沉积,逐渐形成河心滩或江心洲河流发生分汉呈发射状向海洋方向伸展随着三角洲年龄的增长,而汉河沙滩的数目也越来越多,三角洲便也逐步向海外推移相邻河流的三角洲逐渐扩大,可能彼此连成一片,成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例如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以及我国的黄河和海河等河下游,都是多个三角洲连成冲积平原的例子除三角平原外,广阔的河漫滩平原和山前的冲积扇平原也都属于冲积平原类型湖泊的成因水积聚到低洼处就成为湖泊按湖泊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很多类型由于地壳变动,地面上出现深大谷地,积水之后形成湖泊叫做构造湖;冰川的刨蚀,使地面上出现洼地,积水成湖叫做冰蚀湖;冰川末端融化后,冰川携带的岩块、泥沙堆积成一条堤坝,堤坝之上水流蓄积形成的湖泊叫做冰磺湖;还有一种湖是过去的海湾演变成的湖泊;火山喷发时岩浆流入河道冷却凝固后会形成截断河流的拦水坝,坝的上方蓄水成湖,这种湖叫火山堰塞湖;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叫火口湖我国东北的五大连池,地处纳诺尔河支流一一白河上游,北距小兴安岭仅30千米,系由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喷溢的玄武岩熔岩流堵塞白河,使水流受阻,形成彼此相连呈串珠状的5个小湖得名黑龙江省的镜泊湖就是由第四纪玄武岩流在吊水楼附近形成了宽40米、高12米的天然堰塞堤,拦截了牡丹江出口,提高了水位而形成的面积约
90.3平方千米的一个典型熔岩堰塞湖。